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其秋,上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
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定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冕候,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言,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帝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君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首,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拜卿为郎,使东候神于太室。
### 诗句原文:
>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 其秋,上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
> 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定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冕候,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言,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帝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君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首,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拜卿为郎,使东候神于太室。
### 译文:
> 入海求蓬莱的人都说蓬莱不远但难以到达的原因是没有见到那里的灵气。汉武帝派望气者寻找那里的情况。有人建议在泰山举行祭祀以祈求与神灵相通。汉武帝认为可行,于是决定在秋天到雍城郊外祭天。有些人认为五帝是太一的辅佐,应该亲自进行郊祀。公孙卿声称得到一块宝鼎,并声称这是黄帝时代的东西。公孙卿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件事,但汉武帝怀疑这是否是真实的。后来他得到了一位名叫安期的仙人的帮助,这位仙人接受了黄帝的遗言,并向汉武帝展示了这块宝鼎。公孙卿还提到如果皇帝亲自前往泰山进行祭祀就能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汉武帝非常高兴,就召集公孙卿询问详情。公孙卿回答说他已经去世。汉武帝问起他的身份,公孙卿说是齐国人,曾与安期生有来往,并接受过黄帝的教导。他手中没有书籍,只有这块宝鼎的记载。他还说如果皇帝能够亲自到泰山祭祀就能像黄帝那样登上仙界。公孙卿还说汉朝的皇帝也应该亲自到泰山祭祀才能实现升天的愿望。公孙卿还提到了一个具体的日期和时间,即黄帝曾经用这个时间来祭祀天地神灵。
### 赏析:
《汉书·志·郊祀志》是西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的一部分,记录了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郊祀志》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郊祀活动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本文选取了《汉书·志·郊祀志》中的一段内容,描述了汉武帝时期关于求仙活动的讨论以及最终的决策过程。这段故事不仅反映了汉代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实践,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通过叙述公孙卿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神秘力量的探索和信仰。特别是公孙卿提到的宝鼎和与黄帝有关的传说,这些元素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连接天地、沟通神灵的重要媒介。
文中还涉及到了汉武帝的政治决策过程。汉武帝在得到不同意见后,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表明了他对国家大事的重视以及对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尊重。这一决策体现了古代中国帝王在面对重大宗教文化问题时的审慎态度。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传统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变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