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骑,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凉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如其仪体,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禅者,古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接神人蓬莱,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辩明封禅事,又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聘。上为封祠器视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事,于是上黜偃、霸,而尽罢诸儒弗用。
诗句:
- 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
-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
- 至且行。
- 于是上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
- 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
- 于是上黜偃、霸,而尽罢诸儒弗用。
译文:
在古代,皇帝会首先整顿军队和放下武器,然后在进行封禅祭祀。后来,汉武帝得到了宝鼎,便开始与公卿大臣和学生商议封禅的事情。到了即将进行的时候,皇帝命令各位学者学习如何用一头牛作为祭品,准备封禅的礼仪。然而,当汉武帝听到公孙卿和方士们关于黄帝时期封禅能够带来神怪和通达神意的说法后,他下令撤换那些不能理解封禅重要性的儒家学者,并完全停止了他们的使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汉武帝对于封禅仪式的筹备和实施过程,展现了汉代帝王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尊崇之情。诗中体现了汉武帝对于封禅典礼的重视以及对神灵的虔诚态度,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帝王对于国家大事的严谨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