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时,夏侯始昌通《五经》,善推《五行传》,以传族子夏侯胜,下及许商,皆以教所贤弟子。其传与刘向同,唯刘歆传独异。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己,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上嫚下暴,则阴气胜,故其罚常雨也。水伤百谷,衣食不足,则奸轨并作,故其极恶也。一曰,民多被刑,或形貌丑恶,亦是也。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水类动,故有龟孽。于《易》,“巽”为鸡,鸡有冠距文武之貌。不为威仪,貌气毁,故有鸡祸。一曰,水岁鸡多死及为怪,亦是也。上失威仪,则下有强臣害君上者,故有下体生于上之D058。木色青、故有青眚青祥。凡貌伤者病木气,木气病则金沴之,冲气相通也。于《易》,“震”在东方,为春为木也;“兑”在西方,为秋为金也;“离”在南方,为夏为火也;“坎”在北方,为冬为水也。春与秋,日夜分,寒暑平,是以金木之气易以相变,故貌伤则致秋阴常雨,言伤则致春阳常旱也。至于冬夏,日夜相反,寒暑殊绝,水火之气不得相并,故视伤常奥,听伤常寒者,其气然也。逆之,其极曰恶;顺之,其福曰攸好德。刘韵貌传曰有鳞虫之孽,羊祸,鼻F0E2。说以为于天文东方辰为龙星,故为鳞虫;于《易》,“兑”为羊,木为金所病,故致羊祸,与常雨同应。此说非是。春与秋,气阴阳相敌,木病金盛,故能相并,唯此一事耳。祸与妖、F0E2、祥、眚同类,不得独异。

诗句:

水伤百谷,衣食不足,则奸轨并作,故其极恶也。    
一曰,民多被刑,或形貌丑恶,亦是也。    
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    
水类动,故有龟孽。于《易》,“巽”为鸡,鸡有冠距文武之貌。    

译文:

水灾伤害了庄稼生长,百姓生活困苦,就会产生邪恶的行为,这是非常糟糕的。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刑罚过多而导致人们面容丑陋,这也是原因之一。    
当人们的道德风尚变得轻率而没有节制时,就会出现奇装异服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服妖”。    
如果水流激荡,那么就会引发地震等自然现象。而在易经中,震卦象征着春季,代表木元素,巽卦象征秋季,代表金元素。    

注释:

  • 水灾伤害了庄稼生长,百姓生活困苦,就会产生邪恶的行为,这是非常糟糕的。
  •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刑罚过多而导致人们面容丑陋,这也是原因之一。
  • 当人们的道德风尚变得轻率而没有节制时,就会出现奇装异服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服妖”。
  • 如果水流激荡,那么就会引发地震等自然现象。而在易经中,震卦象征着春季,代表木元素,巽卦象征秋季,代表金元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代五行学说的传播和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首先提到了夏侯始昌通《五经》并且擅长推演《五行传》,他以此传授给族子夏侯胜,以及许商等人,这些学者都以教授所尊敬的弟子为主。接下来提到,这一传承与刘向相同,但唯独刘歆的传承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导致的。诗中还描述了外貌不恭的人被称为不肃,意味着他们缺乏敬意。此外,诗中提到了水灾、刑罚过多导致面容丑陋以及道德风尚轻率等因素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最后,诗中提到了易经中的相关概念,如木元素的损害会导致金元素的克制,以及震卦和巽卦的象征意义。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五行学说在汉代的传播和影响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动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