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不从”,从,顺也。“是谓不乂”,乂,治也。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诗》云:“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言上号令不顺民心,虚哗愦乱,则不能治海内,失在过差,故其咎僭,僭,差也。刑罚妄加,群阴不附,则阳气胜,故其罚常阳也。旱伤百谷,则有寇难,上下俱忧,故其极忧也。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介虫孽者,谓小虫有甲飞扬之类,阳气所生也,于《春秋》为F3AE,今谓之蝗,皆其类也。于《易》,“兑”为口,犬以吠守,而不可信,言气毁故有犬祸。一曰,旱岁犬多狂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口喉咳者,故有口舌F0E2。金色白,故有白眚白祥。凡言伤者,病金气;金气病,则木沴之。其极忧者,顺之,其福曰康宁。刘歆言传曰时有毛虫之孽,说以为于天文西方参为虎星,故为毛虫。

我们需要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一句:“言之不从”,从,顺也。

  • 注释:言,说;之,指“言之不顺”。

第二句:“是谓不乂”,“乂,治也。”

  • 注释:是,表示;乂,治理;不乂,治理不善。

第三句:“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诗》云:‘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 注释:君子,指有道德的领导人;居室,比喻治理国家;言,说;不善,不好;违,违背。
  • 《诗》云:“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蜩和螗,都是昆虫的名字,沸水和汤羹,都是形容声音嘈杂混乱。

第四句:“言上号令不顺民心,虚哗愦乱,则不能治海内,失在过差,故其咎僭。”

  • 注释:上号令,君主的命令;人心,民意;虚哗愦乱,谣言、虚假的声音;治海内,治理天下;过差,过失;僭(jiàn),超越、过分。
  • 咎,罪责。

第五句:“刑罚妄加,群阴不附,则阳气胜。”

  • 注释:妄加,任意施加;群阴,众多阴气;不附,不支持;阳气胜,阳气强盛。

第六句:“旱伤百谷,则有寇难,上下俱忧,故其极忧也。”

  • 注释:旱灾,自然灾害;百谷,各种谷物作物;寇难,敌人入侵;上下俱忧,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感到忧虑。

第七句:“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

  • 注释:炕阳,滥用权力;暴虐,残暴无道;柑口,畏惧惩罚而不敢说话;怨谤,不满的言语;诗妖,诗歌中反映出的妖邪现象。

第八句:“介虫孽者,谓小虫有甲飞扬之类,阳气所生也,于《春秋》为F3AE,今谓之蝗,皆其类也。”

  • 注释:介虫,介虫是指有甲壳的昆虫;孽,灾害;F3AE,指古代文献中的记录;今,现在;谓之蝗,指现在的蝗灾。

第九句:“于《易》,‘兑’为口,犬以吠守,而不可信,言气毁故有犬祸。”

  • 注释:于《易》,指《周易》;兑,八卦之一,象征喜悦、口舌;犬以吠守,用狗来守护,但不一定可靠;言气毁,言语被毁坏;故有犬祸,因此会有灾祸。

第十句:“一曰,旱岁犬多狂死及为怪,亦是也。”

  • 注释:一说,另一种说法是,旱灾年景中,狗容易发疯而死或出现怪异的现象。

第十一句:“及人,则多病口喉咳者,故有口舌F0E2。”

  • 注释:及,遇到;口喉咳者,指的是因为口喉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症状;故有口舌F0E2,所以会出现舌头和嘴唇发炎等疾病。

第十二句:“金色白,故有白眚白祥。”

  • 注释:金色白,指的是金的颜色;眚,灾祸;祥,吉祥的事物。

第十三句:“凡言伤者,病金气;金气病,则木沴之。”

  • 注释:言伤,指的是因为金元素受损而导致的疾病;病金气,指身体内部出现了与金元素相关的疾病;木沴之,由于木元素受到影响而导致的疾病。

第十四句:“其极忧者,顺之,其福曰康宁。”

  • 注释:极忧者,极度忧虑的人;顺之,顺应自然法则;其福曰康宁,意思是如果顺应自然法则,就会享受到健康和安宁。

第十五句:“刘歆言传曰时有毛虫之孽,说以为于天文西方参为虎星,故为毛虫。”

  • 注释:刘歆,汉代著名经学家;言传,即传说或传言;时有毛虫之孽,指的是当时有一种虫子的孽害现象;于天文,指的是根据天文学的解释;西方参为虎星,指的是西方星空中有一列由七个恒星组成的星群叫做“参宿七”,其中的参宿五被认为是老虎的象征;故为毛虫,因此被称为毛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