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二年,天雨血于宜阳,一顷所,刘向以为赤眚也。时又冬雷,桃李华,常奥之罚也。是时政舒缓,诸吕用事,谗口妄行,杀三皇子,建立非嗣,及不当立之王,退王陵、赵尧、周昌。吕太后崩,大臣共诛灭诸吕,僵尸流血。京房易传曰:「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咎天雨血;兹谓不亲,民有怨心,不出三年,无其宗人。」又曰:「佞人禄,功臣僇,天雨血。」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湖陵雨血,广三尺,长五尺,大者如钱,小者如麻子。后二年,帝崩,王莽擅朝,诛贵戚丁、傅,大臣董贤等皆放徙远方,与诸吕同众。诛死者少,雨血亦少。
传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
诗句
- 惠帝二年,天雨血于宜阳 - 这是历史事件的记载,描述在汉惠帝的第二年出生时,天空出现了血迹。
- 刘向以为赤眚也 - 这是对事件的一种解释,刘向认为这是赤色的灾祸。
- 是时政舒缓,诸吕用事 - 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政治宽松,吕氏家族掌控着政权。
- 谗口妄行,杀三皇子,建立非嗣 - 这里提到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残忍地杀害了三个皇子和不应当立为继承人的其他王族成员。
- 及不当立之王,退王陵、赵尧、周昌 - 吕太后将不应继承皇位的王子放逐,并罢免了王陵、赵尧和周昌等人。
- 吕太后崩,大臣共诛灭诸吕 - 吕太后去世后,大臣们共同行动,消灭了所有的吕氏势力。
- 京房易传曰:「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咎天雨血;兹谓不亲,民有怨心,不出三年,无其宗人。」 - 这段引文来自《京房易传》,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血腥雨的现象以及其背后的预兆。
- 又曰:「佞人禄,功臣僇,天雨血。」 - 再次引用《京房易传》中的预言,指出当权者不贤良,而有功的人受到迫害时,天空会降下鲜血。
-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湖陵雨血,广三尺,长五尺,大者如钱,小者如麻子。后二年,帝崩,王莽擅朝 - 描述了公元前2年的一个具体事件及其结果。
- 后二年,帝崩 - 汉哀帝逝世。
- 王莽擅朝 - 王莽篡位。
- 诛贵戚丁、傅,大臣董贤等皆放徙远方 - 描述了王莽上台后的一系列清洗行动。
- 与诸吕同众 - 与曾经掌权的吕氏家族站在了同一阵营。
- 诛死者少,雨血亦少 - 表示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但被清除的只是少数人,所以雨血现象相对较少。
- 传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 - 这是对事件的一种总结和预言。
- 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黑祥 - 描述了不同的灾难现象和相应的征兆。
- 惟火沴水 - 最后的预言,火克水,意味着火势旺盛会对水造成破坏。
译文
- 惠帝二年,天空出现血迹。刘向认为是赤色灾祸。当时冬天雷声隆隆,桃李花盛开,这是常说的惩罚。当时政治宽松,诸吕掌权,谗言横行,杀害了三位皇子,建立了不应继位的王族。后来,因为诸吕掌权,退去了王陵、赵尧、周昌。吕太后逝世后,大臣们共同诛灭了所有吕氏势力。
注释
- 惠帝二年:指汉惠帝即位的第二个年份。
- 红眚(zhěng):古代天文术语,指红色彗星出现的灾星。
- 政舒缓:政治相对宽松。
- 谗口妄行:谗言乱行。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lù):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决,即冤案未断。
- 不亲:不亲近。
- 诸侯王:封建制度下的封地国君。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解,即是冤案未结的案件不断发生。
- 佞人禄:指奸佞小人得到俸禄。
- 功臣僇:指功臣受到惩罚。僇,通“戮”。
- 归狱不解:指法律纠纷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