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诗句

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

译文

多次和萧何交谈,萧何对他评价极高。抵达南郑后,有多位将领报告说已经逃亡。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屡次向汉王进言,不被重用,于是逃跑。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上报汉王,就亲自追赶。有人说汉王说:“丞相怎么逃跑了?”汉王非常愤怒,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既愤怒又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跑了,为什么还要来?”萧何说:“我不是要逃跑,是去追赶逃跑的将军而已。”汉王说:“你要追赶谁?”萧何不回答。汉王说:“你说我要逃跑的人。”萧何说:“臣下不敢逃跑,只是去追赶逃跑的人罢了。”汉王说:“你追赶的是哪一个?”萧何不回答。汉王说:“逃跑的将领很多,您没有追赶;唯独追赶韩信,这是在骗我吗?”萧何不回答。汉王说:“其他将领很容易获得,至于韩信,他是国士无双的人物。大王一定要在汉中称霸,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夺天下,没有韩信就没有可以共商国事的人。但大王的计策如何决定?”萧何不回答。汉王说:“我也想要向东发展,哪里能长久地留在这里呢?”萧何不回答。汉王说:“我打算封你为将军。”萧何说:“即使让我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汉王说:“任命你为大将。”萧何说:“很幸运。”于是汉王想召韩信前来授职。萧何不回答。汉王说:“大王一向对人傲慢无礼,如今任命大将如同叫小孩子来,这正好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想任命他,必须选择一个吉日斋戒,设坛场准备礼仪,才可以。”汉王答应了。将领们都很高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得到大将的位置。等到拜将时,才发现是韩信。全军都感到震惊。

注释

  • “数与萧何语”: 多次和萧何交谈。
  • “所追者谁也?”: 追赶的是哪位将领?
  • “幸甚”: 非常高兴。
  • “择日斋戒”: 选择吉日斋戒,准备典礼。
  • “诸将皆喜”: 将领们都很高兴。
  • “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大将的位置。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汉王在南郑时期与萧何的互动,以及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和最终决定任命韩信为大将的过程。诗中通过对话展示了汉王对韩信的不信任以及对萧何的依赖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汉王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犹豫和矛盾心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