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吴王兵既破,败走,于是天子制诏将军:“盖闻为善者天报以福,为非者天报以殃。高皇帝亲垂功德,建立诸侯,幽王、悼惠王绝无后,孝文皇帝哀怜加惠,王幽王子遂、悼惠王子卬等,令奉其先王宗庙,为汉藩国,德配天地,明并日月。而吴王濞背德反义,诱受天下亡命罪人,乱天下币,称疾不朝二十余年。有司数请濞罪,孝文皇帝宽之,欲其改行为善。今乃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约从谋反,为逆无道,起兵以危宗庙,贼杀大臣及汉使者,迫劫万民,伐杀无罪,烧残民家,掘其丘垄,甚为虐暴。而卬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联甚痛之。联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无有所置。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斩。”
译文:
二月,吴王的军队已被击败,被迫逃跑,于是天子下令将军:“我听说行善的人会得到上天的福报,作恶的人则会受到惩罚。高皇帝亲自建立了功勋,设立了诸侯国,然而幽王、悼惠王绝后无嗣,孝文皇帝对他们表示哀怜,赐予了他们的后代继承王位,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藩国,德能配天地,明光照耀日月。而现在吴王濞却背弃道义,诱导接纳天下逃亡的罪犯,扰乱天下的币制,长期称病不入朝觐二十多年,有关部门多次上奏他的罪过,孝文皇帝宽容了他,本想让他改过自新。现在他却伙同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人密谋反叛,逆天违道,发动叛乱危害宗庙,杀害大臣及汉朝使者,胁迫百姓,滥杀无辜,烧毁民宅,挖掘坟墓,极其暴虐。而雄渠等人又重逆天理,焚烧宗庙,掠夺御用之物,朕对此非常痛心。朕已退位避居正殿,将军请劝勉士大夫们去攻击叛贼。攻击叛贼者,深入敌境多杀敌人为功,斩首捕虏超过三百石以上者一律处死,不得有任何保留。敢有议论诏书或对诏书不满者,一律腰斩。”
注释:
- “二月” - 时间指示,表明是二月份的事件。
- “吴王兵既破” - 吴王军队被打败。
- “败走” - 战败逃跑。
- “天子制诏将军” - 汉天子下诏给将军的命令。
- “盖闻为善者天报以福” - 根据传说,做好事的人会得到上天的福报。
- “为非者天报以殃” - 相反,作恶的人会得到天的惩罚。
- “高皇帝亲垂功德” - 高皇帝亲自建立功勋。
- “建立诸侯” - 建立诸侯国。
- “幽王、悼惠王绝无后” - 幽王和悼惠王都没有后代。
- “孝文皇帝哀怜加惠” - 孝文帝怜悯并赐予恩惠。
- “王幽王子遂、悼惠王子卬等” - 王的儿子遂和王的儿子卬等人。
- “令奉其先王宗庙” - 让他们承担祖先的祭祀之职。
- “为汉藩国” - 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 “德配天地” - 德行可与天地相匹敌。
- “明并日月” - 光明可以照亮日月。
- “而吴王濞背德反义” - 但是吴王濞背弃道义。
- “诱受天下亡命罪人” - 引诱并接纳天下逃亡的罪犯。
- “乱天下币” - 扰乱天下的货币。
- “称疾不朝二十余年” - 自称疾病不能上朝长达二十多年。
- “有司数请濞罪” - 官员们多次上书请求治吴王之罪。
- “孝文皇帝宽之” - 孝文帝皇帝宽容吴王。
- “欲其改行为善” - 希望他能够改过从善。
- “今乃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约从谋反” - 今天竟然与楚王刘戊、赵王趟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张雄渠等人合谋造反。
- “为逆无道” - 这是叛逆且毫无道德的行为。
- “起兵以危宗庙” - 发动战争以危及宗庙。
- “贼杀大臣及汉使者” - 残害大臣以及汉朝使者。
- “迫劫万民” - 强迫百姓。
- “伐杀无罪” - 滥杀无辜之人。
- “烧残民家” - 烧毁百姓的房屋。
- “掘其丘垄” - 挖掘坟墓。
- “甚为虐暴” - 非常残暴。
- “卬等又重逆无道” - 张雄渠等人又重逆无道。
- “烧宗庙” - 焚烧宗庙。
- “卤御物” - 掠夺御用品。
- “联服避正殿” - 我已退位避居正殿。
- “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 - 将军请您鼓励士大夫们攻击反叛者。
- “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 - 攻打反叛者,深入敌境多杀敌人的为功。
- “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 - 斩杀敌人,捕获俘虏,每抓获三百石以上的一律处决。
- “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 - 敢有反对诏书或对诏书不满者。
- “皆要斩” - 全部斩首。
赏析:
这首《汉书》中的《传·荆燕吴传》,是关于汉景帝时期的历史记载。它详细描述了吴王刘濞在被击败后,与楚王刘戊、赵王趟遂、胶西王张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张雄渠等人密谋造反的过程,以及汉天子下达的诏书内容。诗中通过描绘吴王的罪行,表达了汉天子对叛乱者的愤怒和对正义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对吴王的处理态度和政策决策,以及对叛乱者的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