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八年,怜淮南王,王有子四人,年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城侯。
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上闻之曰,昔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为我贪淮南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如诸侯仪。
十六年,上怜淮南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乃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王必欲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之。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不应,而往来使越;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孝景四年,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卢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徙王王于济北以褒之。及薨,遂赐谥为贞王。庐江王以边越,数使使相交,徙为衡山王,王江北。
诗句: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
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
译文:淮南厉王刘长是高祖刘邦的庶出儿子,他的母亲是赵国的赵王张敖的侍妾。公元前8年,刘邦从东垣经过赵国时,赵王献给了刘邦一个侍妾,这个侍妾就是后来成为淮南王后的刘长的母亲。由于刘邦当时已有身孕,所以不敢将此事上报给皇宫,而是由赵王在城外为刘邦建造了一个外宫舍来暂时安置。
注释: 淮南厉王长是高祖刘邦的庶出儿子,他的母亲是赵国的赵王张敖的侍妾。公元前8年,刘邦从东垣经过赵国时,赵王献给了刘邦一个侍妾,这个侍妾就是后来成为淮南王后的刘长的母亲。由于刘邦当时已有身孕,所以不敢将此事上报给皇宫,而是由赵王在城外为刘邦建造了一个外宫舍来暂时安置 。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淮南厉王刘长及其三子的事迹。文章开头描述了刘长的母亲是赵王张敖的侍妾,以及刘长与其父刘邦的关系。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刘长的生平和他在位期间的一些行为。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刘长是一个骄恣不法的人,他被封为淮南王后,却不断追求权力和地位,最终导致了他的被贬徙和死亡。文章还提到了刘长的儿子们,即刘安、刘勃和刘赐,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继续争夺权力,引发了一些叛乱。文章最后提到了文帝对刘长的处理方式,将他封赏给三子,以此来平息民众对其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