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一击十之术也。

诗句释义

  •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这句话意味着国家的大小、力量的强弱以及面临的形势或条件的艰难与便利是各不相同的。
  • 小大异形:指的是国家规模的不同。
  • 强弱异势:指的是各国的力量不同,即国力强与弱。
  • 险易异备:指的是面对危险和容易处理事情的方法是不同的,反映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译文

臣子我又听说,国家的大与小、力量的强与弱、面临的情况或条件的困难与便利是不同的。一个国家如果谦卑地侍奉强大的国家,就是小国的表现;如果集合小规模的国家来攻打大国,就是敌国的形态;以蛮族攻击蛮族,这是中国的形态。现在匈奴的地形、技术与中国有所不同。他们可以上下山阪,出入溪涧,而中国之马不能与之相比;他们在险要的地方能快速行驶并射击;他们能在风雨中休息而不疲惫,在饥饿口渴时也不感到困难,这都是匈奴的长处。而对于我们中原来说,平坦开阔的土地作战,使用轻便的车马和骑兵冲锋,匈奴的军队就容易被打败;使用长箭和长戟远距离射杀,那么匈奴的弓箭就无法抵御;使用坚固的铠甲和锋利的兵器,长短交错,相互配合,游动的弩箭来回穿梭,十人五个人一起前进,那么匈奴的士兵就无法抵挡了;使用训练有素的骑兵,他们能以正确的方向射出箭矢,那么匈奴的盾牌也无法抵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匈奴的长处有三,中国的长处有五。陛下又动员了数十万的军队去对抗数万的匈奴,这从数量上来看,是用少胜多的计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特点,强调了在不同环境下应采取不同策略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敌人时,需要了解其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战略,从而有效地应对挑战。这种思想在现代军事和政治领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