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兵,匈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文帝嘉之,乃赐错玺书宠答焉,曰:“皇帝问太子家令:上书言兵体三章,闻之。书言‘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今则不然。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故在于此。使夫不明择于不狂,是以万听而万不当也。”
汉书 · 传 · 爰盎晁错传虽然,兵,匈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文帝嘉之,乃赐错玺书宠答焉,曰:“皇帝问太子家令:上书言兵体三章,闻之。书言‘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今则不然。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故在于此。使夫不明择于不狂,是以万听而万不当也。”
解析:
- 诗句翻译:
- “虽然,兵,匈器;战,危事也。” 这句话表达了战争(兵)是危险的,因为武器(匈器)本身具有危险性。
- “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 这句话说明通过夸大力量来对抗敌人是不利的,应该避免。
- “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这句话警示我们,如果因为追求胜利而牺牲了士兵的生命,最终会后悔莫及。
- “帝王之道,出于万全。” 这句话表明真正的统治者应考虑全面,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 “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 这句话描述了一些少数民族愿意归附汉朝,并且他们的技能与匈奴相似,可以给他们提供保护和装备。
- “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这句话建议皇帝挑选了解对方风俗习惯并能够安抚人心的将领,这样军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 这句话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形的应对策略:在险峻地带使用重装备,在平地和通路使用轻便装备。
- “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各自发挥优势并利用数量优势可以取得胜利的策略。
- 关键词注释:
- 匈器:指匈奴的武器。
- 狂夫之言:指那些看似疯狂但实际上充满智慧的言论。
- 万全:指最理想的、没有缺陷的、全面的解决办法。
- 明主:明智的君主。
- 狂夫:狂人或疯子。
- 明择:明智的选择。
- 险阻:危险和障碍。
- 轻车材官:轻便的战车和步兵单位。
- 长技:特长技术。
- 衡加:平衡添加。
- 万全之术:最周全的战术。
-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文帝时期对军事战略的重视和思考。文章从战争的危险性和必要性讲起,强调了正确选择将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军事手段来实现国家的长远利益。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汉代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和平与秩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