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复言:
陛下幸募民相徒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诚能称厚惠,奉明法,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壮士,和辑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乡,则贫民相募而劝往矣。臣闻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也。为置医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昏,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种树畜长,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
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故卒伍成于内,则军正定于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幼则同游,长则共事。夜战声相知,则足以相救;昼战目相见,则足以相识;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所徙之民非壮有材力,但费衣粮,不可用也;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
诗句翻译:
译文:
陛下幸而招募民众相徙以充实塞下,使屯戍之事得以减少,输送将帅所需的费用得以减少,这真是极大的恩惠。如果官吏真的能够称颂陛下的厚德,遵循明确的法律,照顾好被迁徙的老弱之人,善待那些壮士,和洽他们的心志而不加以苛求,让先到达的人感到快乐而不是思念故乡,那么贫苦的民众就会相互招募而来,并被鼓舞而去往新的地方。我听说古代的移民是为了充实广袤的土地,他们根据阴阳的和谐、水的甘甜、土地的宜农性来安排居民,观察草木的生长情况,然后才建设城邑,划分里弄房屋,开通农田耕作的道路,划定田界与街道,先行建造房屋,每家都有堂屋二间,门户闭合,放置器物,百姓到达后就有了居住的地方,劳作也有了用途。这就是百姓愿意离开故乡而鼓励自己前往新地方的原因。另外还设立医巫之职,用来治疗疾病,举行祭祀,男女结婚,生死有依,坟墓相连,种植树木,饲养牲畜,房屋安设完备,这是为了让百姓乐于自己的居所,有长久居住的想法。
赏析:
- 主题明确:本诗主要论述了汉代统治者如何通过移民政策来充实边疆和改善民生。这一策略旨在解决边远地区的人口不足问题,提高边疆地区的防御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 人物描写生动:诗中通过描述爰盎与晁错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当时朝臣之间复杂的权力斗争。爰盎直言进谏的精神和晁错的治国理念在冲突中得到了体现,使得诗歌具有戏剧性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效果。
- 语言表达优美:本诗采用古汉语词汇和句式,语言典雅而富有诗意。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美感。
- 思想内涵深刻:通过讲述具体的事件和故事,诗人传达了对国家治理、民生关怀以及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对于理解汉代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