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策曰“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愚臣窃以秦事明之。臣闻秦始并天下之时,其主不及三王,而臣不及其佐,然功力不迟者,何也?地形便,山川利,财用足,民利战。其所与并者六国,六国者,臣主皆不肖,谋不辑,民不用,故当此之时,秦最富强。夫国富强而邻国乱者,帝王之资也,故秦能兼六国,立为天子。当此之时,三王之功不能进焉。及其末涂之衰也,任不肖而信谗贼;宫室过度,耆欲亡极,民力罢尽,赋敛不节;矜奋自贤,群臣恐谀,骄溢纵恣,不顾患祸;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法令烦憯,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下寒心,莫安其处。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上下瓦解,各自为制。秦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是故亲疏皆危,外内咸怨,离散逋逃,人有走心。陈胜先倡,天下大溃,绝祀亡世,为异姓福。此吏不平,政不宣,民不宁之祸也。今陛下配天象地,覆露万民,绝秦之迹,除其乱法;躬亲本事,废去淫末;除苛解娆,宽大爱人;肉刑不用,罪人亡帑;非谤不治,铸钱者除;通关去塞,不孽诸侯;宾礼长老,爱恤少孤;罪人有期,后宫出嫁;尊赐孝悌,农民不租;明诏军师,爱士大夫;求进方正,废退奸邪;除去阴刑,害民者诛;忧劳百姓,列侯就都;亲耕节用,视民不奢。所为天下兴利除害,变法易故,以安海内者,大功数十,皆上世之所难及,陛下行之,道纯德厚,元元之民幸矣。

诗句赏析:

诗句翻译

  • “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这句话描述了当时官员的不公、政策的不畅达以及民众的不安宁状态。这种社会不和谐的局面是引发政治动荡的重要原因。
  • “亲疏皆危,外内咸怨,离散逋逃,人有走心”:这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不稳定,从亲近的人到疏远的人,每个人都感到危险和愤怒,甚至有些人选择离开家乡。这表明当时的局势非常混乱,人心惶惶。
  • “陈胜先倡,天下大溃,绝祀亡世,为异姓福”:这里提到了陈胜首先起义,导致天下大乱,最终灭亡了汉朝,并为其他姓氏带来福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激化到了极点,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反抗和国家的灭亡。

诗句译文

在汉文帝的统治下,由于晁错等人的建议,朝廷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削夺诸侯权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恢复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晁错本人也因直言进谏而受到皇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然而,他的一些改革措施也引起了部分守旧势力的反弹,他们通过诬陷、诽谤等方式试图阻止新法的实施。这些斗争和误解最终导致晁错被卷入谋反而被杀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晁错的改革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动荡。晁错希望通过改革来恢复国家秩序,但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的死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整个汉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诗中通过对比晁错的改革与守旧派的阻挠,展示了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对立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结论

这首诗通过对晁错的政治活动和其结果的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及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更是对人性、权力和变革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