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亿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时邛、莋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上问相如,相如曰:“邛、莋、冉、駹者近署,道易通,异时尝通为郡县矣,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县,愈于南夷。”上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副使者王然于、壶弃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南夷。至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汉,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乃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相如使略定西南夷,邛、莋、再、駹、斯榆之君皆请为臣妾,除边关,边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牁牂为徼,通灵山道,桥孙水,以通邛、莋。还报,天子大说。

”`
汉书·传·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是汉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外交家,以撰写《子虚赋》、《上林赋》等作品著称。他在担任中郎将期间,奉命出使西南夷,与当地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并促进了汉与当地的联系。

唐蒙受命开拓西南边疆,派遣士兵及官员前往夜郎、僰中等地区。由于唐蒙的行动,巴蜀地区也派兵支援,总计动用了数千人的队伍。然而,由于战争的残酷性,许多士兵牺牲。

相如在得知唐蒙的行动后,上书汉武帝表达他的担忧和建议。他认为直接用军事手段是不妥的,而应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主张设立县治来更好地管理西南夷,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汉武帝听取了相如的建议,决定重新开通与西南夷的联系通道。相如被任命中郎将,全权负责这次出使任务。他带着副使王然于、壶弃国、吕越人等一同前往,他们使用巴蜀的货币物品贿赂沿途的西南夷。到达目的地后,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接待,甚至有的地方希望成为汉王朝的内臣妾。

经过努力,西南夷诸国均向汉朝表示愿意臣服,并设置了新的县治,使得边境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汉武帝对此非常满意,对相如的工作表示赞许。

注释:

  • 邛、莋(qióng)、冉、駹:古代西南地区的几个部族名称。
  • 通夜郎:指的是打通通往夜郎的道路;僰中:指古时西南地区的一个部落中心,后来成为郡县。
  • 巴蜀吏卒:指来自巴郡和蜀郡的士兵和官员。
  • 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意味着多个郡县都派出了数万人的转运粮食队伍。
  • 军兴法诛其渠率:使用军事行动的法律手段来制裁领导者。
  • 宣其使指:传达皇帝的意图。
  • 风天子意:影响或引导皇帝的心意。
  • 德茂存乎六世:德政的繁荣延续了六代。
  • 群生霑:所有生灵都受到了恩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代司马相如作为中郎将出使西南夷的经历,反映了汉朝对外扩张和文化交流的政策。诗中提到了唐蒙的征伐行动以及相如的谏言,突出了汉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策略转变。相如提出的设置县治的建议体现了他对和平解决冲突的推崇,以及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虑。诗中还展现了西南夷各部族对汉朝的臣服及其带来的积极变化,反映了当时汉朝对边远地区的有效治理。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政策和边疆管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