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王者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方将增太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颁,上咸五,下登三。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
于是诸大夫茫然丧其所怀来,失厥所以进,喟然并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劳,请以身先之。”敞罔靡徙,迁延而辞避。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病。与卓氏婚,饶于财。故其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常称疾闲居,不慕官爵。尝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其辞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其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诗句翻译
“且夫王者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方将增太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颁,上咸五,下登三。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
注释:
- “且夫王者” -> 然而,君王们。
- “固未有不始于忧勤” -> 始终没有不从忧虑开始的。
- “而终于佚乐者也” -> 而最终达到安逸快乐的境地。
- “此符合在于此” -> 这里就是符合的地方。
- “方将” -> 正打算。
- “增太山之封” -> 增加泰山的封地。
- “加梁父之事” -> 增加梁父的活动。
- “鸣和鸾” -> 发出和谐的声音。
- “扬乐颁” -> 宣布音乐。
- “上咸五,下登三” -> 天子和百姓都得到满足。
- “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 -> 观看的人没有看到目标,听的人没有听到声音。
- “犹焦朋已翔乎廖廓,而罗者犹视乎滭泽” -> 就像焦鹏已经翱翔于广漠的天空,而网捕者还注视着沼泽。
- “悲夫!” -> 可悲啊!
译文
“君王们始终没有不从忧虑开始的,但最终会达到安逸快乐的境地。那么符合天命的地方就在这里。正在计划增加泰山的封地和梁父的活动,发出和谐的声音,让天子和百姓都得到满足。观看的人没有看到目标,听的人没有听到声音,就如同焦鹏已经翱翔于广漠的天空,而网捕者还注视着沼泽一样。可悲啊!”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汉朝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通过对比帝王狩猎与普通人的生活差异,表达了对统治者过于沉迷狩猎、忽视国事的看法。司马相如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狩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同时,他通过描绘狩猎场景中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此外,他还通过对帝王行为的批判,表达了自己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