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
及议欲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泰山。上奇其书,以问宽,宽对曰:“陛下躬发圣德,统楫群元,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神所乡,征兆必报,天地并应,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祗,祗戒精专以接神明。总百官之职,各称事宜而为之节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君臣之所能列。令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然之,乃自制仪,采儒术以文焉。
诗句释义:
-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
- 解释:宽在治理民众、鼓励农业、减轻刑罚、审理官司、谦恭待人、致力于赢得民心方面努力。
- 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
- 解释:选用仁慈和厚道的人,以诚挚的态度待人,不追求名利,深受官吏和百姓的喜爱。
- 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
- 解释:提交奏章开辟了六个辅助渠道,并制定了水法令以扩大灌溉农田。
- 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故租多不入;
- 解释:征收租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税率,向百姓借贷,因此租税收入很少。
- 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属不绝;
- 解释:之后发生军事行动,左内史因为欠税被降级,应当免除债务。消息传出后,百姓听说可以免除债务,都担心失去这一机会,于是大家用牛车运送,小家庭也背着担子,交纳赋税的络绎不绝。
- 上由此愈奇宽。及议欲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
- 解释:因此更加称赞公孙弘的才能。后来讨论是否要仿效古代的巡狩和封禅典礼,许多儒生都参与讨论了五十多年,但都没有最终确定下来。
- 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泰山;
- 解释:在此之前,司马相如已经去世,留下了一封信,歌颂他的功德,预言吉祥的征兆,足够用来封泰山。
- 上奇其书,以问宽,宽对曰:“陛下躬发圣德,统楫群元,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神所乡,征兆必报,天地并应,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亨荐之义,不著于经,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祗,祗戒精专以接神明。总百官之职,各称事宜而为之节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君臣之所能列。令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
- 解释:皇上认为他的回答非常好,于是自己制定了礼仪,采用儒术加以文饰。
译文:
汉武帝时期,公孙弘(字季)治理民众、推广农业、减轻刑罚、审理官司、谦逊待人、致力于赢得民心。他选拔任用仁厚的人士,并以诚恳的态度对待百姓,不求个人名誉,因此得到了官员和百姓的普遍信任和喜爱。公孙弘向汉武帝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开凿六辅渠、制定水法令等,旨在扩大灌溉面积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他还提出了收取租税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税率,并与百姓进行借贷关系,使得租税收入减少到几乎没有。
在军队动员时,由于某位官员拖欠了税收,导致该官员被降职。消息传出后,百姓们担心失去这次免除债务的机会,纷纷使用牛车或挑着担子去缴纳赋税。汉武帝因此对公孙弘的才能更加赞赏。
后来汉武帝讨论了是否要效仿古代的巡狩和封禅典礼,但一直未有定论。此时,前朝重臣司马相如病逝,留下一封书信赞扬武帝的功德和预言吉祥征兆的言论,足以用于封泰山。汉武帝对此表示赞赏并向公孙弘询问此事。公孙弘回答说:“陛下亲自表现出圣明的德行,统领群贤,祭祀天地,供奉百神,精神之所向,祥兆一定会回报。天地相应,吉祥的征兆十分明显。应该封泰山,祭梁父山,彰显皇室的荣耀和吉祥的征兆,这是帝王的盛大节日。然而关于祭祀的意义和规矩并不见于经典书籍之中。我认为封禅是告成的一种形式,与天地神灵沟通,恭敬地对待神明。我负责安排百官的工作,按照各自职责行事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只有圣主才有资格做出决策和制定制度,不是普通君主所能决定的。如果举行重大事件,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让群臣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最后都无法完成。只有天子能够建立中和之境,全面总结各方面的情况,发出金的声音并用玉石来调节节奏,以顺从成就天命,为万世奠定基础。”汉武帝赞同了他的观点并亲自制定了礼仪,采用儒术加以文饰。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公孙弘的政绩以及他对国家政治的贡献。公孙弘在治理地方、推广农业、减轻刑罚、审理官司等方面表现出色,赢得了官员和百姓的信任和喜爱。他在担任左内史期间因欠税被降职,但消息传开后,百姓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缴税,显示了公孙弘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公孙弘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开设六辅渠、制定水法令等,旨在扩大灌溉面积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他还提出了收取租税的建议,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税率,与百姓进行合理的借贷关系。这些建议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军事动员过程中,由于某些官员拖欠税款导致他们被降职。这个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百姓们担心失去这次免除债务的机会,纷纷使用牛车或挑着担子去缴纳赋税。这种紧张的气氛和人们的行动充分展示了公孙弘的政绩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
公孙弘还就古代的巡狩和封禅典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他认为这些活动与天地神灵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应该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敬意和感谢。他还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是基于对国家和百姓的考虑和关心。
总的来说, 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公孙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贡献和才能, 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治国理念和方法的高度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