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岁,闽越复兴兵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上书以闻。上多其义,大为发兴,遣两将军将兵诛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

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缓刑罚,薄赋敛,哀鳏寡,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盛德上隆,和泽下洽,近者亲附,远者怀德,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越,方外之地,劗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强弗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故古者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远近势异也。自汉初定已来七十二年,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

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戴白之老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且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复,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一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上,后三岁,闽越复兴兵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上书以闻。上多其义,大为发兴,遣两将军将兵诛闽越。

【注释】

  • 汉书:指《汉书》,是中国汉代的纪传体史书,由东汉时期的史学家班固所编纂。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上:这是《汉书》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严朱吾丘、主父偃、徐严和王贾等人的生平事迹。
  • 后三岁:指的是汉武帝在位后的第三年。
  • 闽越:古国名,位于今福建省一带。
  • 复:再次,重新。
  • 起兵:发动战争或冲突。
  • 天子约:指汉朝皇帝与南越国之间的和平协议。
  • 发兵:派遣军队。
  • 上书:向朝廷汇报或请求。

译文:

汉武帝在位后的第三年,闽越国再次发动战争攻击南越国。南越国遵守与汉朝皇帝的和平协议,没有擅自派遣军队,而是向朝廷汇报此事。汉武帝赞赏他们的行为,非常支持这次行动,派遣两位将军带领军队前往讨伐闽越国。

赏析:

这段历史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政策和边疆问题。南越国作为汉朝的藩属国,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但在汉武帝的治理下保持了一定的稳定。然而,闽越国的重新起兵打破了这种平衡,表明边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汉武帝的反应显示出他对维护国家统一和边境安定的决心。此外,这段历史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外政策的调整。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