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孤远,又讥切王氏,故终不见纳。

初,武帝时,始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至元帝时,尊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使诸大夫博士求殷后,分散为十余姓,郡国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子孙,绝不能纪。时,匡衡议,以为“王者存二王后,所以尊其先王而通三统也。其犯诛绝之罪者绝,而更封他亲为始封君,上承其王者之始祖。《春秋》之义,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绝。今宋国已不守其统而失国矣,则宜更立殷后为始封君,而上承汤统,非当继宋之绝侯也,宜明得殷后而已。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久远不可得;虽得其嫡,嫡之先已绝,不当得立。《礼记》孔子曰:‘丘,殷人也。’先师所共传,宜以孔子世为汤后。”上以其语不经,遂见寝。至成帝时,梅福复言宜封孔子后以奉汤祀。绥和元年,立二王后,推迹古文,以《左氏》、《穀梁》、《世本》、《礼记》相明,遂下诏封孔子世为殷绍嘉公。语在《成纪》。是时,福居家,常以读书养性为事。

诗句翻译与赏析

译文

福孤远,又讥切王氏,故终不见纳。
初,武帝时,始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至元帝时,尊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使诸大夫博士求殷后,分散为十余姓,郡国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子孙,绝不能纪。

注释

  1. 福孤远:福孤独遥远,不被接纳。
  2. 始封周后姬嘉:汉武帝时期,首次以姬嘉(即姬嘉)为封号。
  3. 周子南君:封地在南方的君主。
  4. 周承休侯:元帝时期,因避讳改“休”为“承”,被封为周承休侯。
  5. 诸侯王:诸侯中的王者,即诸侯的最高等级。
  6. 诸大夫博士:古代朝廷中负责国家事务的官员。
  7. 殷后:指殷商的后代。
  8. 嫡系子孙:正统或最纯正的后代。
  9. 不得纪:无法记载。
  10. 匡衡:西汉大臣,主张重立殷后以恢复王朝。
  11. 《春秋》之义:《春秋》一书中认为,如果诸侯不能维护自己的国家而失去统治地位,就应该重新建立殷商后人的统治。
  12. 孔子世为汤后:引用《春秋》之义,孔子是殷商后代,应该由孔子的后代继承殷商的统绪。
  13. 宋国已不守其统而失国矣:宋国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和统治。
  14. 则宜更立殷后为始封君:应当重新设立殷商后人作为新的开始封国的君主。
  15. 上承汤统:继承商汤的统绪。
  16. 非当继宋之绝侯也:这不是应该继承宋朝灭亡时的侯爵的做法,而是应该继承殷商的统绪。
  17. 宜明得殷后而已:应当明确得到殷商的后代。
  18. 今之故宋:现在的宋国。
  19. 推求其嫡:寻找正统的后代。
  20. 嫡之先已绝:嫡系的祖先已经断绝。
  21. 不当得立:不应该被立为继承人。
  22. 《礼记》孔子曰:《礼记》中孔子说。
  23. 丘,殷人也:我,是殷商之人。
  24. 先师所共传:以前的老师共同传扬。
  25. 宜以孔子世为汤后:应当以孔子的时代作为商汤的后代。
  26. 成帝时:指东汉成帝时期。
  27. 绥和元年:公元8年。
  28. 立二王后:建立两位王后。
  29. 古文:古代的文字资料。
  30. 左氏、穀梁、世本、礼记:《左传》、《公羊传》、《世本》、《礼记》,都是古代的经典文献。
  31. 遂下诏封孔子世为殷绍嘉公:于是下令封孔子的后代为殷绍嘉公。
  32. 事在《成纪》:相关事件记录在成纪的史书里。

赏析

《汉书·传·杨胡朱梅云传》是一部关于历史人物传记的作品,主要讲述了朱云、朱云的儿子朱游和匡衡等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生活态度、政治立场以及对社会变革的贡献。

朱云的故事体现了他的政治勇气和正义感。他不仅敢于直言进谏,还敢于挑战权贵,这种行为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他的言论和行为激励了后世的人们勇于追求真理和正义。

朱云的儿子朱游也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他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黄老之术,并且注重养生之道,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有着更高的理想——裸葬,以回归自然和真实。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体现了他对传统的反叛和对自然的尊重。

匡衡的言论和行动也是值得赞赏的。他主张重立殷商后人以恢复王朝,这是基于《春秋》之义的一种观点。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应该重新建立殷商后人的统治,以此来恢复国家的权威。这种观点虽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匡衡的这种思想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前瞻性的。

《汉书·传·杨胡朱梅云传》通过讲述朱云、朱游、匡衡等人的故事,展示了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更让我们思考如何面对现实和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