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为县乡啬夫,守束州丞。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卫将军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丞相司直郭钦奏“宣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行部乘传去法驾,驾一马,舍宿乡亭,为众所非。”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

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曰: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且十,彗星四起。危亡之征,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复剧于前乎?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论议通古今、喟然动众心、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也。敦外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此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不能。昔尧放四罪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众皆惑;古刑人尚服,今赏人反惑。请寄为奸,群小日进。国家空虚,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岁增于前。

鲍宣字子都,渤海郡高城县人。他热爱学习,精通经书,担任过县乡啬夫、束州丞等职务。后来成为都尉和太守的功曹,举孝廉为郎,因病辞职,又担任州从事。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征召他,推荐为议郎,后因病辞去。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征召他为西曹掾,十分敬重他,推荐他为谏大夫,后升任豫州牧。一年多后,丞相司直郭钦奏称“鲍宣推荐人才过于繁复,代替二千石官员处理案件听讼,所检举超过皇帝诏令。出行时乘坐小车,只带一名随从,住宿在乡亭中,为众人所非议。”鲍宣因此获罪而被免职。回家几个月后,再次被征召为谏大夫。

鲍宣每次居官,常上书谏诤,他的言论虽文采不足但内容实在。此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共同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意,皆被免官。丁、傅子弟并进用,董贤受宠幸,鲍宣以谏大夫身份跟随其后,上书谏道:“臣见孝成皇帝时期,外亲把持朝政,人人牵引私交来堵塞朝廷,妨碍贤才之路,混乱天下,奢侈淫逸无度,使百姓穷困,所以日食已十次,彗星四起。这是危亡之兆,陛下亲眼所见,如今为何反复于先前?”朝臣中没有像颜闵这样的大儒或白首耆艾、魁垒之士,议论通古今,感动众人心,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而外亲小童及宠幸董贤等人在公门省户下,陛下欲与他们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如今世俗说不智为能,说智者为不能。从前尧废除四罪而天下服从,今除一吏而众皆惑;古刑人尚服,今赏人反惑。请寄为奸,群小日进。国家空虚,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同时兴起,官吏残贼民众,岁增于前。”

此段文字出自《汉书·传》,是关于东汉时期谏议大夫鲍宣的事迹和言论的记载。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理解到鲍宣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贤士,他敢于直言进谏,批评当时的腐败现象,并为百姓疾苦发声。他的谏言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也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