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繇冢宰。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宜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解析:
诗句:- 宣帝即位,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
- 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
- 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繇冢宰。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 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
译文:
- 宣帝即位后,魏相被征召为大司农,后又升任御史大夫。
- 大将军霍光去世后,宣帝怀念他的功劳,任命他的儿子霍禹作为右将军,霍山的儿子乐平侯霍光再次兼任尚书令。
- 魏相利用平恩侯许伯的奏章提出建议,认为《春秋》讥讽世袭爵位,厌恶宋国三代成为大夫,以及鲁国的季孙专权导致国家混乱,自从元帝以来,俸禄不再归属于王室而由冢宰负责。现在霍光去世后,他的儿子再次担任大将军,他兄长的儿子掌握关键权力,他的兄弟姐妹和女婿都掌管着军权。霍光的妻子显和女儿们都在长信宫通名登记,有时晚上得到皇帝的诏书就随意出入宫殿,骄横奢侈。他们担心逐渐无法控制局势。应该采取措施削减并夺取他们的权力,粉碎他们的阴谋,以确保千秋万代的基业不受损害,保全功臣家族。
- 根据旧例,所有上书的人都要写两封书信,其中第一封称为“副信”,通常是由掌管书记的官员首先宣读。如果所说的话不妥当,就将其搁置不予上奏。魏相再次利用这个机会向许伯请求去掉副信以防止被蒙蔽。宣帝同意了魏相的建议,并让他担任给事中的职责。霍氏对魏相的怨恨加剧了,又害怕他,策划假借太后的诏令,先逮捕并斩杀丞相,然后再废黜皇帝。此事最终败露,魏相遭到处决。宣帝开始亲自处理政务,励精图治,审察群臣,核实事实真相,而魏相则总揽众务,完全符合皇上的期望。
注释说明:
- 宣帝即位,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宣帝即位后,魏相被委任为大司农,随后升任御史大夫。
- 大将军霍光薨:霍光去世。
- 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宣帝思念霍光的功绩与德行,任命他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霍山的儿子乐平侯霍光又重新兼任尚书令。
- 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魏相利用平恩侯许伯的奏章提出建议。
- 《春秋》讥世卿:《春秋》中批评世袭的贵族爵位。《春秋》: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作。“讥”指批评、指责。
- 恶宋三世为大夫:讨厌宋国第三代成为大夫的情况。
- 及鲁季孙之专权:直到鲁国的季孙专权。
- 皆危乱国家:这些都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和危险。
- 自后元以来:自元帝以后。
- 禄去王室:俸禄归属于朝廷之外的地方官。
- 政繇冢宰:政治事务依赖于宰相。
- 今光死:现在的大将军霍光去世。
- 子复为大将军:他的儿子重新成为大将军。
- 兄子执枢机:他哥哥的儿子掌握了政权的关键权力。
- 昆弟诸婿据权势:他的兄弟姐妹和女婿们掌握了军权。
- 骄奢放纵:骄横奢侈放纵。
- 恐浸不制:恐怕逐渐无法控制局面。
- 宜有以损夺其权:应该采取措施削弱并剥夺他们的权力。
- 破散阴谋:破坏并分散阴谋。
- 以固万世之基:以确保千秋万代的基业。
- 全功臣之世:保全功臣家族的世代。
- 诸上书者皆为二封:所有上书的人都写有两封信件。
- 署其一曰副:其中一封称为副信。
- 领尚书者先发副封:通常由掌文书的官员首先宣读副信。
- 所言不善,屏去不奏:如果所说的话不当,就将其搁置不予上奏。
- 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免去了他的三个侯爵职务,令他回到原居所,亲属们都被调出做官。
- 韦贤以老病免:韦贤因病退休。
- 相遂代为丞相:魏相接替成为丞相。
- 封高平侯:被封为高平侯。
- 食邑八百户:拥有八百户领地。
- 及霍氏怨相:随着霍氏对魏相的怨恨加深。
- 又惮之:又害怕他。
- 谋矫太后诏:策划假冒皇太后的诏令。
- 先召斩丞相:首先逮捕并斩首丞相。
- 然后废天子:之后废除皇帝。
- 事发觉:事情最终败露。
- 伏诛:伏法被杀。
- 宜帝亲万机:宣帝亲自管理国家大事。
- 厉精为治:努力治理国家。
- 练群臣:审察群臣。
- 核名实:核实事实真相。
- 而相总领众职:而魏相总揽众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