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南郡太守。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忧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加赐黄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盗贼静。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汉书·传·萧望之传》
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南郡太守。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忧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加赐黄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盗贼静。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
解析:
- 诗句一:“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 —— 描述了当时南郡地区江中出现大量盗贼的情况。
- 诗句二:“拜育为南郡太守” —— 皇帝任命萧育担任南郡太守,负责管理该地的政务。
- 诗句三:“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 —— 皇帝认为萧育年纪已高但有名望,于是派遣朝廷中的三公级别官员用马车把萧育接到宫廷中接受任命和赏赐。
- 诗句四:“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忧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 —— 皇帝向萧育说明他的担忧,并表示因萧育在地方上的威信和威望而委以重任。
- 诗句五:“加赐黄金二十斤” —— 皇帝赐予萧育黄金二十斤作为奖赏。
- 诗句六:“育至南郡,盗贼静” —— 萧育到达南郡后,当地的盗贼被平定。
- 诗句七:“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 “以寿终于官”—— 因病辞去南郡太守职务后,萧育得以重新担任官职,最终以高寿去世。
- 注释:“耆旧”指的是年长且有声望的人;“名臣”指有名望的大臣;“三公”是古代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的三个职位——太傅、太尉和司徒;“授策”指皇帝授予诏书或命令;“安元元”意为安抚百姓;“加赐”指给予更多的赏赐;”黄金”是古代的一种货币;“起家”即从基层开始;“光禄大夫”是古代一种高级官职;“执金吾”是掌管京城治安的重要官职;“卒”是指死亡。
- 赏析:
本诗通过叙述萧望之被任命为南郡太守的经历,展示了他在治理地方、平息盗贼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与皇帝之间的互动。萧望之以其威严和权威处理政务,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赏识,并在任期结束后得以晋升,体现了他的忠诚和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吏选拔和任命的重视程度,以及政治体制中对人才的重用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