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窃考《国风》之诗,《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国贵恕。由此观之,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今之伪薄忮害,不让极矣。臣闻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贤者在位,能者布职,朝廷崇礼,百僚敬让,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迁善日进而不自知。是以百姓安,阴阳和,神灵应,而嘉祥见。《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此成汤所以建至治,保子孙,化异俗而怀鬼方也。今长安天子之都,亲承圣化,然其习俗无以异于远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或见侈靡而放效之。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诗句释义
1 臣窃考《国风》之诗:我私下考察《国风》中的诗歌。
- 《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指《周南》和《召南》两处民歌深受贤圣影响,教化深厚。
- 笃于行而廉于色:在行为上严谨,在外貌上清廉。
- 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郑穆公喜欢勇敢,但民众却用暴力对待老虎(比喻困难)。
- 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秦穆公看重诚信,许多士人都愿意为他而死(比喻忠诚)。
- 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陈国的国君喜欢巫术,导致民众迷信,进行各种祭祀。
- 晋侯好俭,而民蓄聚:晋国的国君喜好节俭,百姓因此积蓄钱财。
- 太王躬仁,邠国贵恕:太王亲自实行仁政,邠国因此而重视宽恕。
- 由此观之,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由此看来,治理天下的人应该首先确定他们的榜样。
- 今之伪薄忮害,不让极矣:现在的社会风气虚假浅薄、嫉妒仇恨已经达到了极致。
- 臣闻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我听说教化的影响不是来自每家每户直接传授的,而是通过教育人士。
- 贤者在位,能者布职: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有能力的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 朝廷崇礼,百僚敬让:朝廷推崇礼仪,官员们彼此谦让。
- 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道德的行为从内部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外部。
- 然后民知所法,迁善日进而不自知:这样民众就会知道什么是应该效仿的,他们每天向好的方面进步却不知道自己是在进步。
- 是以百姓安,阴阳和,神灵应,而嘉祥见:这样的社会安定和谐,神灵响应,吉祥之事也会显现。
- 此成汤所以建至治,保子孙,化异俗而怀鬼方也:这是商汤王建立最好的统治,保护他的子孙,改变不同的风俗并且使远方的民族归顺。
- 今长安天子之都,亲承圣化,然其习俗无以异于远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或见侈靡而放效之:现在长安是皇帝的都城,他接受圣人的教化,然而这里的风俗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各地来的人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
译文
臣子私下考查《国风》中的诗歌,发现《周南》和《召南》两处的诗歌受到了圣贤的教化很深,所以人们的行为举止严谨而且内心清廉。郑武公喜好勇猛,但他的国人却在战斗中用暴力对待老虎。秦穆公非常重视诚信,因此很多士人在为国家尽忠。陈宣公喜欢巫术,导致民众迷信,进行各种祭祀。晋文公喜好节俭,因此百姓就积聚财富。太王亲自施行仁政,使得边远的邠国也注重宽恕。由此看来,治理天下的人应该首先确定他们的榜样。现在的风气虚假浅薄、嫉妒仇恨已经到了极致。臣子听说教化的影响不是来自每家每户直接传授的,而是教育人士的作用。贤明的统治者执政,能力出众的人各司其职。朝廷推崇礼仪,官员们彼此谦让。道德的行为从内部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外部。这样民众就会知道什么是应该效仿的,他们每天向好的方面进步却不知道自己是在进步。因此,百姓生活安定和谐,阴阳相应,神灵回应,吉祥的事情也会出现。这就是商汤王能够建立最好的统治,保护他的子孙,改变不同的风俗而且使得远方的民族归顺的原因。现在长安是皇帝的都城,他接受圣人的教化,然而这里的风俗和其他地方并没有区别,各地来的人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有的甚至看到奢华奢侈就模仿着去做。这些都是教化的根本,风俗的关键,应当优先纠正。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描述,强调了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文章指出,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智慧和能力,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种领导方式能够引导人民走向正道,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文章也批评了当代的一些不良风气,指出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正确的榜样和教育。最后,文章呼吁人们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学习先贤的智慧和品德,以便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整体上,这段文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即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