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何武为大司空,又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书》曰‘咨十有二牧’,所以广聪明,烛幽隐也。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重职大。《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臣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奏可。及博奏复御史大夫官,又奏言:“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其有异材功效著者辄登擢,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前丞相方进奏罢刺史,更置州牧,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九卿缺,以高第补,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恐功效陵夷,奸轨不禁。臣请罢州牧,置刺史如故。”奏可。

诗句

译文

当初,何武担任大司空时,还和丞相方进一同上奏说:“古代选举诸侯中的贤良之士作为州伯,《尚书》中说‘咨询十二个州的长官’,这是为了扩大官员的聪明才智,照亮他们隐藏的问题。现在各州刺史身居州伯的地位,掌握一个州的大权,挑选推荐大官,推荐的官员可以晋升到九卿,被厌恶的人立即被撤换,他们的权力很大。《春秋》的原则是,尊贵的人应该管理低贱的人,不应该以地位低的人来凌驾于地位高的人之上。州刺史的职位只是相当于地方上的大夫,但面对的却是两千石的俸禄,他们的职位高低并不统一,失去了应有的次序。我请求废除刺史,重新设置州牧,以符合古代的制度。”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何武对于当时政治体制的思考和建议。何武提出废除州刺史并设立州牧的建议,旨在恢复古代的州伯制度,以实现权力平衡和社会公正。这一改革主张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关系到社会公正、人才选拔等问题。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何武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改革家,他提出的建议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卓越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