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曰:“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右将军蟜望等四十四人以为:“如宣等言,可许。”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以为:“《春秋》之义,奸以事君,常刑不舍。鲁大夫叔孙侨如欲颛公室,谮其族兄季孙行父于晋,晋执囚行父以乱鲁国,《春秋》重而书之。今晏放命圯族,干乱朝政,要大臣以罔上,本造计谋,职为乱阶,宜与博、玄同罪,罪皆不道。”上减玄死罪三等,削晏户四分之一,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博自杀,国除。
初,博以御史为丞相,封阳乡侯,玄以少府为御史大夫,并拜于前殿,廷登受策,有音如钟声。语在《五行志》。
赞曰:薛宣、朱博皆起佐史,历位以登宰相。宣所在而治,为世吏师,及居大位,以苛察失名,器诚有极也。博驰聘进取,不思道德,已亡可言,又见孝成之世委任大臣,假借用权。世主已更,好恶异前,复附丁、傅称顺孔乡。事发见诘,遂陷诬罔,辞穷情得,仰药饮鸠。孔子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博亦然哉!
诗句:汉书 · 传 · 薛宣朱博传译文:“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右将军蟜望等四十四人以为:“如宣等言,可许。”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以为:“《春秋》之义,奸以事君,常刑不舍。鲁大夫叔孙侨如欲颛公室,谮其族兄季孙行父于晋,晋执囚行父以乱鲁国,《春秋》重而书之。今晏放命圯族,干乱朝政,要大臣以罔上,本造计谋,职为乱阶,宜与博、玄同罪,罪皆不道。”
关键词解释:
- 汉书:西汉时期的官方史书,记录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人物事迹。
- 传:古代史书的篇章,通常包括对某位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详细描述和评价。
-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是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大司农、丞相等职务。
- 朱博:字长公,东海兰陵人也,是汉代另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御史大夫等职务。
- 大将军:汉代的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兼总理。
- 左将军:汉代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
- 中二千石:汉代官秩等级之一,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职务。
- 尚书令:汉代的官职,负责掌管文书和传达命令。
- 博士:汉代的学官,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 谏议大夫:汉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向皇帝提出批评意见,参与讨论国家大事。
赏析:
《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是汉代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部历史文献,主要记载了汉代名臣薛宣和朱博的生平事迹。文章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叙述,展示了汉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薛宣和朱博都是从基层做起,逐渐晋升为高级官员。薛宣曾担任过廷尉书佐、都船狱史等职位,后来被察举为廉吏,补任不其县丞。他的能力和才干得到了琅邪太守赵贡的认可和赏识。朱博则曾担任过御史大夫等职务,他的政绩和才能也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然而,他们在担任高级官职后,却因为过于追求权力和地位,导致了道德沦丧和社会动荡。
文章通过描绘两位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薛宣虽然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声望和地位,但他在高位时仍然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操守,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尊重。而朱博则因为过于追求权力和地位,导致了道德沦丧和社会动荡,最终遭到了失败和惩罚。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和个人品德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