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从上甘泉,行驰道中,司隶校尉陈庆劾奏方进,没入车马。既至甘泉宫,会殿中,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今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方进于是举劾庆曰:“案庆奉使刺举大臣,故为尚书,知机事周密一统,明主躬亲不解。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
会北地浩商为义渠长所捕,亡,长取其母,与豭猪连系都亭下。商兄弟会宾客,自称司隶掾、长安县尉,杀义渠长妻子六人,亡。丞相、御史请遣掾史与司隶校尉、部刺史并力逐捕,察无状者,奏可。司隶校尉涓勋奏言:“《春秋》之义,王人微者序乎诸侯之上,尊王命也。臣幸得奉使,以督察公卿以下为职,今丞相宣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甚悖逆顺之理。宣本不师受经术,因事以立奸威,案浩商所犯,一家之祸耳,而宣欲专权作威,乃害于国,不可之大者。愿下中朝特进列侯、将军以下,正国法度。”议者以为,丞相掾不宜移书皆趣司隶。会浩商捕得伏诛,家属徙合浦。
翟方进:智慧与忠诚的典范
在《汉书·翟方进传》中,我见证了一个儒者的形象逐渐清晰——翟方进。从幼年的坎坷经历到最终的高位成就,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翟方进出身于微贱之家,但他并未因此气馁。相反,他以“小史”的身份默默努力,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成为了一名经学大师。他的学识和才能得到了当时学者胡常的赏识,两人相互尊重,共同进步。这种深厚的友谊,让我深感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支持是多么珍贵。
当翟方进被举为郎时,他已经具备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洞察力。面对复杂的朝堂斗争,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面对张安世的推荐和信任,他没有选择迎合而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展现了一位儒家学者的崇高品质。
在担任丞相期间,翟方进处理政事严谨而不失灵活,他不仅关心国家大事,更注重民生福祉。面对地方官员的腐败问题,他敢于直言,坚决打击,展现了一位清官的坚定立场。
在晚年,翟方进虽然遭遇了不幸,但他的精神风貌却让人敬仰。尽管他的坟墓遭到破坏,但他的智慧和品德却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汉书·翟方进传》不仅是一篇记录历史人物的文章,更是一篇关于智慧、忠诚和人性的深刻探讨。翟方进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