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自微贱至富贵,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怀,夜寝早起,妻希见其面。有一女,无男。然好乐士大夫,为郡守九卿,宾客满门,欲仕宦者荐举之,欲报仇怨者解剑以带之。其趋事待士如是,博以此自立,然终用败。

初,哀帝祖母定陶太后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高武侯傅喜为大司马,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持正议。孔乡侯傅晏亦太后从弟,谄谀欲顺指,会博新征用为京兆尹,与交结,谋成尊号,以广孝道。由是师丹先免,博代为大司空,数燕见奏封事,言:“丞相光志在自守,不能忧国;大司马喜至尊至亲,阿党大臣,无益政治。”上遂罢喜遣就国,免光为庶人,以博代光为丞相,封阳乡侯,食邑二千户。博上书让曰:“故事封丞相不满千户,而独臣过制,诚惭惧,愿还千户。”上许焉。傅太后怨傅喜不已,使孔乡侯晏风丞相,令奏免喜侯。博受诏,与御史大夫赵玄议,玄言:“事已前决,得无不宜?”博曰:“已许孔乡侯有指。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况至尊?博唯有死耳!”玄即许可。博恶独斥奏喜,以故大司空汜乡侯何武前亦坐过免就国,事与喜相似,即并奏:“喜、武前在位,皆无益于治,虽已退免,爵士之封非所当得也。请皆免为庶人。”上知傅太后素常怨喜,疑博、玄承指,即召玄诣尚书问状。玄辞服,有诏左将军彭宣与中朝者杂问。宣等劾奏:“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亲封位特进,股肱大臣,上所信任,不思竭诚奉公,务广恩化,为百寮先,皆知喜、武前已蒙恩诏决,事更三赦,博执正道,亏损上恩,以结信贵戚,背君乡臣,倾乱政治,奸人之雄,附下罔上,为臣不忠不道;玄知博所言非法,枉义附从,大不敬;晏与博议免喜,失礼不敬。臣请诏谒者召博、玄、晏诣廷尉诏狱。”

诗句:“博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

解析:这段文字出自《汉书》的《薛宣朱博传》。其中,“博”指的是薛宣,他是东海郯县人。在年轻时,他担任过廷尉书佐和都船狱吏。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酒色之中,而是始终保持着清廉简朴的生活态度。这种品质使他在政治生涯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信任。

译文:薛宣(博)是一位清廉简朴的人,不喜欢饮酒和女色,也很少参加宴会。他从贫贱走到富贵,吃饭不重口味,办公桌上只有三件物品,晚上早起,妻子很少见到他的面。他有一个女儿,但没有儿子。他喜好结交士大夫,成为郡守、九卿这样的高级官员,有很多宾客。他想通过自己的才能来为官,如果有人有冤仇,他就用剑带他们去解决。他在做事时对待别人如此尊重与礼貌,因此他得以自己立身立足。尽管如此,他还是被打败了。

注释:本段内容主要描述薛宣的廉洁自律、勤奋工作以及他的社交活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政治事业的热情和对社会的贡献。

赏析:本诗通过对薛宣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品德操行和政治才华。薛宣虽然出身卑微,但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才能,从一个小官逐步升至宰相高位,这充分体现了汉代选拔人才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牺牲,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守道德底线,以廉洁自律为官,深受百姓爱戴。他的故事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担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