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
方进虽受《穀梁》,然好《左氏传》、天文星历,其《左氏》则国师刘歆,星历则长安令田终术师也。厚李寻,以为议曹。为相九岁,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寻奏记言:“应变之权,君侯所自明。往者数白,三光垂象,变动见端,山川水泉,反理视患,民人讹谣,斥事感名。三者既效,可为寒心。今提扬眉,矢贯中,狼奋角,弓且张,金历库,士逆度,辅湛没,火守舍,万岁之期,近慎朝暮。上无恻怛济世之功,下无推让避贤之效,欲当大位,为具臣以全身,难矣!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余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
诗句:
-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
译文: 翟方进知道自身的才能绰绰有余,他同时精通法律和文书处理。
- 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
译文: 他用儒家的学问和修养来约束和治理法律,因此被称为通明的宰相。
- 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
译文: 皇帝非常器重他,每次上奏事情都没有不符合心意的。
- 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
译文: 他在内部寻找皇上细微的指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 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
译文: 起初,定陵侯淳于长虽然是外戚,但他以才能参与议论成为九卿。
- 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译文: 他刚刚被任用,就与淳于长交往并推崇他。
- 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
译文: 当淳于长被指控犯有大逆之罪后被捕杀,他所有亲近的人也因此被牵连免职。
- 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
译文: 由于翟方进是朝廷大臣,皇帝又一向重视他,所以对此事进行了隐讳处理。
- 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
译文: 翟方进内心感到惭愧,于是上疏请求辞职归乡。
- 上书曰:”应变之权,君侯所自明。”
译文: 他上书说:“应变的策略和手段,都是您自己明白的。”
- 往者数白,三光垂象,变动见端,山川水泉,反理视患,民人讹谣,斥事感名。三者既效,可为寒心。今提扬眉,矢贯中,狼奋角,弓且张,金历库,士逆度,辅湛没,火守舍,万岁之期,近慎朝暮。
译文: 过去多次提醒,天象显示出变化的迹象,山川水流都显现出不和谐的迹象,民众的谣言和民间的不满情绪不断涌现,国家大事也显得有些动荡不安。现在形势更加严峻,您必须更加谨慎。
- 上无恻怛济世之功,下无推让避贤之效,欲当大位,为具臣以全身,难矣!
译文: 皇帝没有拯救时局、挽救天下的功绩,也没有谦虚退让、谦让贤才的行为,想要登上高位,却要作为一个臣子保全自己,这是很难做到的!
- 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余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
译文: 陛下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怎么可能只担心被驱逐的命运呢?府中三百多人中,只有您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将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