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家轻骑驰从武关入语曲阳侯,曲阳侯白成帝,帝以问丞相。方进遣吏敕义出宛令。宛令已出,吏还白状。方进曰:“小儿未知为吏也,其意以为入狱当辄死矣。”
后义坐法免,起家而为弘农太守,迁河内太守、青州牧。所居著名,有父风烈。徙为东郡太守。
数岁,平帝崩,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谓姊子上蔡陈丰曰:“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择宗室幼稚者以为孺子,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渐于先帝。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丰年十八,勇壮,许诺。
诗句
- “立家轻骑驰从武关入语曲阳侯,曲阳侯白成帝” - 描述一个家族中的年轻成员骑着轻快的马穿过武关向曲阳侯报告消息。
- “曲阳侯已出,吏还白状” - 当曲阳侯听到报告后,官员返回并报告了事情的情况。
- “方进遣吏敕义出宛令” - 方进派出一名官员去命令曲阳侯的儿子出任宛县的县令。
- “宛令已出,吏还白状” - 宛县的县令已经出来,官员返回并报告了他的情况。
- “后义坐法免,起家而为弘农太守,迁河内太守、青州牧” - 后来,曲阳侯因为犯法而被免职,然后重新担任官职成为弘农太守,接着被调任为河内太守和青州刺史。
- “所居著名,有父风烈” - 他所居住的地方非常有名,他的作风和他父亲一样英勇。
- “徙为东郡太守” - 他随后被调往东郡担任太守。
- “数岁,平帝崩,王莽居摄,义心恶之” - 几年后,平帝去世,王莽开始摄政,曲阳侯对此事感到厌恶。
- “乃谓姊子上蔡陈丰曰” - 然后他对他的姐姐的儿子上蔡陈丰说。
- “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择宗室幼稚者以为孺子,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 - 新都侯摄政,控制着皇帝的位置,发布命令于天下。所以选取宗室中的幼小之人作为孺子,以效仿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期望,同时观察情势,认为一定会取代汉朝,这个迹象是可以预见的。
- “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 - 目前宗室势力衰弱,没有强大的藩属。整个国家都在顺从,没有人能抵挡国家的灾难。
- “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 - 我有幸成为了宰相的儿子,我亲自驻守一个大郡,我和我父亲都深受汉朝的厚恩,我认为我有责任为国家讨伐叛贼,以安定国家。
- “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 - 我想要发起军队向西讨伐那些不该摄政的人,选拔宗室的子孙辅佐并拥立他们。
- “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渐于先帝” - 如果时机不顺利,那么即使牺牲生命也埋葬名望,这样还可以避免先帝的遗憾。
- “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 现在你想发动这场起义,你会愿意听从我吗?
译文:
在汉书·传·翟方进传中,描述了一位名叫翟方进的人物,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不凡的才能。他通过骑马快速地穿过武关与曲阳侯沟通,传达信息。曲阳侯将此告知成帝后,丞相派人前去处理此事。之后,翟方进派遣官员去任命宛县县令。当该县令出来后,官员回报了消息。翟方进表示:“这个年轻人并不了解自己身为官宦子弟的身份,他认为一旦入狱就会死亡。”
不久后,这位县令因违法行为被免职。翟方进因此起用为弘农太守,随后又调任为河内太守和青州刺史。在他的治理下,地方闻名遐迩。后来,当他得知新都侯摄政的消息后,他决定采取行动。他认为,自己身为宗室子弟,有能力为国讨贼并安定社稷,于是计划发动起义,选择宗室的子孙辅助拥立他们。若起义失败或不幸阵亡,也可以避免先帝的遗憾。最后他询问他的妹妹之子上蔡陈丰的意见。
注释:
- 立家轻骑驰从: 形容某人行动迅速。
- 曲阳侯: 指新都侯王莽。
- 孺子: 古代帝王年幼即位时的称呼。
- 周公辅成王: 传说中周公帮助年幼的成王处理朝政的故事。此处用以比喻自己辅助年幼的新君。
- 倾首服从: 形容全国上下都顺从。
- 宰相子: 指宰相的后代。
- 死国埋名: 形容为了国家不惜牺牲生命,默默无闻地死去。
- 渐于先帝: 意思是慢慢变得像先帝那样。
- 时命: 时机或命运。
- 发之: 发动起义。
- 乃肯从我乎: 意思是“你愿意跟随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