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贱之臣,至敢直陈天意,斥讥帷幄之私,欲间离贵后、盛妾,自知忤心逆耳,必不免于汤镬之诛。此天保右汉家,使臣敢直言也。三上封事,然后得召;待诏一旬,然后得见。夫由疏贱纳至忠,甚苦;由至尊闻天意,甚难。语不可露,愿具书所言,因待中奏陛下,以示腹心大臣。腹心大臣以为非天意,臣当伏妄言之诛;即以为诚天意也,奈何忘国家大本,背天意而从欲!唯陛下省察熟念,厚为宗庙计。

时,对者数十人,永与杜钦为上第焉。上皆以其书示后宫。后上尝赐许皇后书,采永言以责之,语在《外戚传》。

永既阴为大将军凤说矣,能实最高,由是擢为光禄大夫。永奏书谢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将军说其狂言,擢之皂衣之吏,厕之争臣之末,不听浸润之谮,不食肤受之诉,虽齐桓、晋文用士笃密,察父哲兄覆育子弟,诚无以加!昔豫子吞炭坏形以奉见异,齐客陨首公门以报恩施,知氏、孟尝犹有死士,何况将军之门!”凤遂厚之。

译文

汉书·传·谷永杜邺传中,谷永作为一位地位较低的臣子,却敢于直截了当地陈述天意,批评和指责宫廷内部的私情,想要与贵后、盛妾保持距离。他自知违背了他们的心意,一定会遭受汤镬之诛的惩罚。这是天保右汉家,使臣敢于直言的原因。三次上密封事,然后被召见;待诏一个月后,才能见面。由地位低微的人接纳忠心的意见是非常困难的;由至尊之人听闻天意是极其困难。言语不能泄露,希望将所想所言详细记录,等待待诏期间向陛下汇报,以表达心腹大臣的想法。心腹大臣如果认为这不是天意,我应当伏罪于妄言之诛;如果认为是真正的天意,那么又怎么能忽视国家的根本大业,背逆天意而追求个人的欲望!只请陛下审察深思,为宗庙着想。
当时,有数十人在场,谷永和杜钦排在前几位。皇上都把书中的内容示于后宫。有一次,皇上曾赐给许皇后书信,采择谷永之言责问许皇后,此事在《外戚传》中有记载。
谷永已经私下向大将军霍光进言,并得到肯定。由此他被提拔为光禄大夫。谷永上书谢霍光说:“我只是一个渺小的人材,素质浅薄,学识贫乏,没有一天的雅致和左右亲近的交往,将军赏识我的狂言,提拔我为皂衣吏,让我跻身于争臣之中。我不听从那些阿谀奉承的谗言,不吃那肤受之诉,即使齐桓公、晋文公使用贤士也很真诚严密,观察父哲兄的培育子弟,实在是无法相比!昔日豫子吞炭坏形来侍见君主,齐国客陨首公门以报恩施,知氏、孟尝尚且有为国尽命之士,何况将军之门呢!”霍光于是对谷永更加器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谷永向霍光上书的场景,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智慧。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心和对贤才的追求。同时,他也展示了他的机智和谋略,能够巧妙地运用言语和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首诗也反映了汉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