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上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诗句:
1 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

  1. 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2. 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上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3. 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4. 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
  5. 遵曰:“满百乃相闻。”
  6. 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
  7. 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
  8. 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
  9. 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10.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
  11. 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
  12. 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13.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14. 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
  15. 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译文:

  1. 少年时期父亲去世,与张竦伯松一同担任了京兆史。
  2. 张竦博学通达,以廉洁节俭自己约束自己,而李遵放纵不羁,但两人品行不同,却相互友好亲厚,哀帝末年都声名远扬,成为后世楷模。他们一同进入政府任职,政府官员的马车和小马都是破烂不堪,唯独李遵的车子装饰豪华,他的门前车马交杂。他又经常喝醉酒回家,政务处理多次中断。西曹依照惯例让他回家休息,侍从官吏就到他家里告诉他说:“李先生今天因为某事需要您回来。”李遵说:“等到一百天再说吧。”根据规定,有一百天休假的人要被斥责,满一百天后,西曹报告请求斥责他。大司徒马宫是位博学的大儒,又器重李遵,对西曹说:“这人度量宽宏大量,怎么能因为小事责备他?”于是推荐李遵治理三辅地区的繁难县城,任命他为郁夷县的县令。过了些日子,李遵和扶风郡长丢失联系,便辞去官职。
  3. 槐里地区发生了大贼赵朋(鸿)等人起义,李遵被任命为校尉,在战斗中有功,被封为嘉威侯。他在长安城中地位显赫,列侯、近臣、贵戚都很尊敬他。地方长官、郡国的豪强到京城来的人都要去拜会他。
  4. 李遵喜欢喝酒,每当大醉之后,宾朋盈门,他就关上大门,把车轮卸下扔进井里,即使有急事也阻止不让他离开。曾有一位州牧向朝廷汇报情况,路过李遵家的时候正赶上他喝醉了,这位州牧只好硬着头皮闯进去见他的父亲李遵的母亲,叩头承认自己有急事要面奏给尚书大臣,然后母亲才让他从后门出去。李遵总是常常喝醉酒,但是事情也不会耽误。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李遵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特点。李遵自幼失去双亲,但他与张竦伯松成为了朋友。后来他通过努力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和荣誉。他的性格特点是宽容大度、不拘小节,即使在醉酒的情况下也毫不在意。他对待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和压力也从不退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