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多犯法,罪过数上闻。王莽数收系欲杀,辄复赦出之。涉惧,求为卿府掾史,欲以避客。文母太后丧时,守复土校尉。已为中郎,后免官。涉欲上冢,不欲会宾客,密独与故人期会。涉单车驱上茂陵,投暮,入其里宅,因自匿不见人。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箭贯耳,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初,涉写新丰富人祁太伯为友,太伯同母弟王游公素嫉涉,时为县门下掾,说尹公曰:“君以守令辱原涉如是,一旦真令至,君复单车归为府吏,涉刺客如云,杀人皆不知主名,可为寒心。涉治冢舍,奢僣逾制,罪恶暴著,主上知之。今为君计,莫若堕坏涉冢舍,条奏其旧恶,君必得真令。如此,涉亦不敢怨矣。”尹公如其计,莽果以为真令。涉由此怨王游公,选宾客,遣长子初从车二十乘劫王游公家。游公母即祁太伯母也,诸客见之皆拜,传曰“无惊祁夫人”。遂杀游公父及子,断两头去。
《汉书》中的《游侠传》,通过记录西汉时期几位游侠人物的事迹,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不同阶层人士的道德要求与行为规范。在这个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有宾客、涉、王莽、尹公等,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下面将逐句进行注释和分析:
- 宾客多犯法:
- 宾客的违法行径:宾客们多次触犯法规,罪行累累,最终被上报给上级处理。
- 涉的应对态度:涉虽然身为宾客之一,但面对法律的制裁,他选择了逃避,而不是正面解决问题。
- 罪过数上闻:
- 王莽的态度:王莽作为朝廷的代表,多次收捕涉并试图处决他。
- 涉的反应:涉为了避免直接的冲突,选择秘密会见故人,并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私下会面。
- 涉惧,求为卿府掾史:
- 涉的处境:涉因为害怕被牵连进官府的调查而请求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
- 寻求避难的意图:涉希望通过成为官员的僚属来避免更多的麻烦。
- 文母太后丧时:
- 守土的责任:文母太后去世期间,涉作为守土官需要履行一定的职责。
- 职务的执行:涉在丧事期间表现出了对职责的忽视,未能妥善管理地方事务。
- 为中郎:
- 涉的晋升:涉在任职期间因表现不佳而被迫辞职,随后被任命为中郎。
- 中郎的职责:中郎是皇帝身边的重要职位,涉能够获此职位表明他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 涉为人所伤:
- 涉的伤害事件:涉在工作中因与同事发生争执而被对方重伤。
- 涉的处理方式:涉在受伤后并未积极寻求治疗,而是选择隐忍,这进一步激化了他与其他人的敌对关系。
- 涉欲上冢:
- 涉的决定:涉决定上冢祭拜亡父,这是一个表示孝道的行为。
- 不与宾客同席:涉在上冢过程中坚持单独行动,没有邀请其他宾客参与,显示出他对隐私的尊重。
- 会者数十乘到:
- 宾客的到来:涉的上冢活动吸引了数十名宾客前来。
- 宾客的目的:这些宾客可能是涉的朋友或支持者,他们对涉的支持可能是出于对他个人的喜爱或对涉过往行为的不满。
- 诸豪共说尹公:
- 尹公的态度:尹公对涉的行为持有异议,认为涉应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 涉的评价:涉在得知此事后,对尹公进行了报复,这表明涉对尹公的态度感到不满。
- 诸豪则曰原巨父:
- 涉的父亲祁太伯:祁太伯是涉的父亲,涉希望尹公正能考虑到自己的家族背景和对朝廷的贡献。
- 尹公的回应:尹公接受了涉的请求,这说明尹公在处理涉的问题时考虑了涉的背景和影响。
《汉书·游侠传》通过涉的故事展示了西汉时期社会的法律与伦理观念,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和反应。通过对这段历史故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