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子、柏始昌、吕越人等十余辈间出西南夷,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当羌乃留为求道。四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及至南粤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当击南粤者八校尉击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中郎将郭昌、卫广引兵还,行诛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粤,南粤已灭,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南粤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莋侯,冉駹皆震恐,请臣置吏,以邛都为粤巂郡,作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文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节选”: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 “翻译”: “到了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在出使大夏的时候,看到蜀地的布和邛地的竹杖,问他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说:”是从东南的身毒国运来的,距离大约几千里。“},
“关键词”: [西南夷, 汉朝, 张骞, 身毒国, 蜀地]
“注释”: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记载了汉武帝时期关于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和治理情况。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使者,他在出使大夏时,发现了蜀地的布和邛地的竹杖,询问这些物品的来源,得知是从东南的身毒国运来的,距离大约几千里。身毒国即今天的印度。这段历史反映了汉朝与西南夷地区的关系,以及汉朝对于西南夷地区的管理策略。”
“赏析”: “《汉书》中有关西南夷地区的记载,不仅展现了汉朝时期对该地区的开发和治理,还体现了汉朝与西南夷地区各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在西南夷地区实施的政策,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同时,这些记载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展示了汉朝时期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