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铸斗日,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
五年正月朔,北军南门灾。
以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见,问到部方略,兴对曰:“荆、扬之民率依阻山泽,以渔采为业。间者,国张六管,税山泽,妨夺民之利,连年久旱,百姓饥穷,故为盗贼。兴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阔其租赋,几可以解释安集。”莽怒,免兴官。
天下吏以不得奉禄,并为奸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莽下诏曰:“详考始建国二年胡虏猾夏以来,诸军吏及缘边吏大夫以上为奸利增产致富者,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以助边急。”公府士驰传天下,考覆贪饕,开吏告其将,奴婢告其主,几以禁奸,奸愈甚。
诗句
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铸斗日,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
五年正月朔,北军南门灾。
以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见,问到部方略,兴对曰:“荆、扬之民率依阻山泽,以渔采为业。间者,国张六管,税山泽,妨夺民之利,连年久旱,百姓饥穷,故为盗贼。兴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阔其租赋,几可以解释安集。”莽怒,免兴官。
天下吏以不得奉禄,并为奸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莽下诏曰:“详考始建国二年胡虏猾夏以来,诸军吏及缘边吏大夫以上为奸利增产致富者,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以助边急。”公府士驰传天下,考覆贪饕,开吏告其将,奴婢告其主,几以禁奸,奸愈甚。
译文
是岁八月,王莽亲自前往南郊进行祭祀,并制造了名为“威斗”的铜制武器。这种铜制武器由五块铜构成,形状像北斗星,长约两尺五寸。王莽希望通过使用这些武器来驱除邪灵和战胜敌军。当武器被制成后,王莽命令主管司命的人背着它,而他自己则走在最前面,进入皇宫时,负责守卫的士兵则站在他的旁边。在这期间,天气极其寒冷,导致许多官员和士兵因为寒冷而冻伤或死亡。
在第五年的正月初一,北军南门发生了火灾。
王莽任命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当他见到费兴时,询问他如何处理荆州的问题。费兴回答说:“荆州和扬州的民众多数生活在山区和水泊之间,主要以捕鱼和采集野生植物为生。最近国家实施六管政策,征收山泽资源,这严重侵犯了民众的利益。连续几年的大旱,使得百姓贫困,因此引发了大量盗贼的行为。我到了那里后,打算向那些盗贼说明他们应该回归农田生活,并提供犁牛让他们耕作种植粮食,减少他们的赋税负担。我认为这样或许可以安定民心。”然而,王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最终免除了费兴的一切职务。
全国的官吏因无法得到俸禄而从事各种不正当的经济活动,其中一些官员甚至因此变得非常富有。王莽发布诏书说:“仔细考察从开始建国二年(公元前29)以来,胡人入侵中原地区以来,各地的军政官员以及边境地区的高级官员中有多少人因为从事非法活动而增加财富。对于这些人,我们将没收他们家中大部分的财产,并将它们用于边防的紧急需求。”同时,王莽还派遣公府士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行动,查处那些贪财枉法的人。对于那些举报他人贪污行为的奴隶和奴婢,王莽也给予了奖赏。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但仍然有更多的不法之徒出现。
注释
1. “是岁八月”,指的就是王莽执政的第一年。”是岁”是对当前年份的称呼。“八月”,指的是农历八月份。
2. “铸作威斗”,“威斗”是一种铜制的兵器,形似北斗星,长二尺五寸。“威斗”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象征权力或者用来镇压邪恶之物的工具。
3. “令司命负之”,这里所说的“司命”,可能是指一个负责监督和管理重要事务或者仪式的官员或者神职人员。“令司命负之”,意味着是让这个官员或者神职人员背负着这种兵器。“前”,通常用来表示方向或者位置。“御旁”,可能是指皇帝的身边或者皇宫内部的位置。“御旁”,即皇帝身边的意思。
4. “铸斗日”,可能是指铸剑的日子。
5. “大寒”,指的是极冷的天气。“寒”,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使……感到寒冷。
6. “大司马司允”,指的是王莽手下的一位官职名称。“大司马司允”可能是一个管理军队或者其他事务的官员。
7. “荆、扬之民”,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荆州和扬州两个行政区域内的居民。“荆”,指的是荆州地区;“扬”,指的是扬州地区。“率依阻山泽”,意思是这些地区的人民大多数依靠山和湖泊为生,并以捕鱼和采集野生植物为生。“率”,表示一般或者普遍的情况;“依阻”,意思是依靠或者依附;“山泽”,指的是山和湖泊。“渔采”,指的是捕鱼和采集野生植物等农业活动。“为”,表被动;“盗贼”:指强盗或小偷。
8. “莽怒”,指王莽对此事非常愤怒。“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意思是王莽下令没收这些官员及其家人的全部财产,其中包括五分之四。“五分之四”是一个比例表达方式,意指全部的十分之五。“助边急”,意指支援边疆防御工作。
9. “详考始建国二年胡虏猾夏以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详细审查从王莽建立新朝开始的二年(公元9年)以来的历史情况。“胡虏”,指的是匈奴等北方民族。“猾夏”,形容胡人侵扰中原地区的行为。“诸军吏”,泛指各级军事官员;“缘边吏”,指边疆地区的官员;“大夫以上”,指高级的官员或者贵族;“为奸利增产致富者”,意思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私利并增加财富。“收取”,指强制夺取或索取。“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意即没收其家产的一半。“奉禄”,古代指朝廷给予的官俸或者赏赐。“为奸利”,意为从事欺诈或者不正当的经济活动。“开吏告其将”,意思是揭露那些官员的违法行为。“奴婢告其主”,意指奴婢揭发主人的不正当行为。“几可以禁止奸盗”,意指这种做法几乎能够杜绝盗窃和抢劫行为。
10. “莽下诏”,指王莽颁布诏令或命令。“详考”,意为仔细审查或研究。“胡虏”,指的是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猾夏”,指侵扰中原地区。“自胡虏猾夏以来”,即自从匈奴等北方民族侵扰中原以来。“胡虏猾夏”,意即北方民族侵扰中原地区。
11. “诸军吏及缘边吏大夫以上为奸利增产致富者”,这是对上述内容的解释和补充。“诸军吏”,泛指各级军事官员;“缘边吏”,指边疆地区的官员;“大夫以上”,指担任高官或者贵族;“为奸利”,意为从事欺诈或者不正当的经济活动;“增产致富者”,意指那些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私利并增加财富的人。
12. “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以助边急”,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收这些官员及其家人的全部财产中的五分之四,并将其用于支持边远地区的防御工作。
13. “公府士驰传天下,考覆贪饕”,意指公府的士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行动,调查和打击贪污腐败的行为。“驰传”,古代指迅速传递信息或公文。“公府士”,指公府中的士人或官员;“公府”,泛指政府机构或官府;“奔传天下”,意即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考覆贪饕”,意指调查和惩治贪污腐败的行为。
14. “开吏告其将,奴婢告其主”,意即揭露那些官员的违法行为以及奴婢揭发主人的不正当行为。“奴婢告其主”,意指奴婢揭发主人的不正当行为;“奴婢”:古代指奴仆或者婢女;“奴婢告其主”,意即奴仆或婢女揭发主人的不正当行为。
15. “几可以禁止奸盗”,意指这种做法几乎可以杜绝盗窃和抢劫行为。“几”,接近;“可以”,可以;“禁止”,阻止或禁止某种行为;“奸盗”,意指盗窃和抢劫行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莽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通过一系列事件和人物的命运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诗中通过描述官员的贪婪、盗贼的横行、自然灾害的发生等现象,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