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道侯王涉为卫将军。涉者,曲阳侯根子也。根,成帝世为大司马,荐莽自代,莽恩之,以为曲阳非令称,乃追谥根曰直道让公,涉嗣其爵。
是岁,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饥馑相聚,起于琅邪,转抄掠,众皆万数。遗使者发郡国兵击之,不能克。
六年春,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六岁一改元,布天下。下书曰:“《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后世圣主得瑞者,当张乐秦终南山之上。’予之不敏,奉行未明,乃今谕矣。复以宁始将军为更始将军,以顺符命。《易》不云乎?‘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予其飨哉!”欲以诳耀百姓,销解益贼。众皆笑之。
初献《新乐》于明堂、太庙。群臣始冠麟韦之弁。或闻其乐声,曰:“清厉而哀,非兴国之声也。”
诗句
以真道侯王涉为卫将军。涉者,曲阳侯根子也。根,成帝世为大司马,荐莽自代,莽恩之,以为曲阳非令称,乃追谥根曰直道让公,涉嗣其爵。是岁,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饥馑相聚,起于琅邪,转抄掠,众皆万数。遗使者发郡国兵击之,不能克。
六年春,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六岁一改元,布天下。下书曰:“《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后世圣主得瑞者,当张乐秦终南山之上。’予之不敏,奉行未明,乃今谕矣。复以宁始将军为更始将军,以顺符命。《易》不云乎?‘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予其飨哉!”欲以诳耀百姓,销解益贼。众皆笑之。
初献《新乐》于明堂、太庙。群臣始冠麟韦之弁。或闻其乐声,曰:“清厉而哀,非兴国之声也。”
译文
王莽以真道侯王涉为卫将军。王涉是曲阳侯王根的儿子。王根在成帝时期担任过大司马,向王莽推荐他自代。王莽对他有恩,认为曲阳这个地方不适合他的称号,于是追封王根为直道让公的谥号,并让王涉继承他的爵位。这一年,赤眉军首领刘盆子、樊崇等人因饥荒聚集在一起,从琅邪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王莽派遣使者征调各郡国的兵力去讨伐他们,但未能成功。
六年(公元9年)春季,王莽看到盗贼很多,就命令太史推算出三千零六十二年的历史周期,每六年改换一次年号,并宣布给全国。发布诏书说:“《紫阁图》上说‘太一、黄帝都仙升到天上,在昆仑山的虔山演奏音乐。后来的圣明君主如果得到吉祥的征兆,应当在秦终南山演奏音乐。’我才能有限,执行诏命不够清楚明了,现在才明白了。又任命宁始将军为更始将军,来顺应天命。《周易》不是说吗?‘每日更新就是最大的德行,万物生长变化就是最容易的事。’我愿意接受上天的赐福吧!”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欺骗和迷惑百姓,解除对赤眉军的打击。但是百姓们都嘲笑他的做法。
王莽还首次在明堂、宗庙里演奏新的乐章。大臣们都戴着装饰有麒麟纹和丝带的礼帽开始参加宴会。有人听到乐声后评论说:“清亮而悲哀,这不是用来振兴国家的乐曲啊。”
注释
- 以真道侯王涉为卫将军 - 王莽任命曲阳侯王根的曾孙王涉为卫将军,这可能是因为王莽想要利用王涉家族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 根,成帝世为大司马 - 成帝时期的大司马指的是王莽的同父异母兄弟王临,他在位期间王莽得到了重用和提升。
- 荐莽自代 - 王临推荐王莽替代自己成为汉朝的皇帝,这是王莽获得皇位的重要步骤。
- 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 - 王莽为了显示自己统治的长久和合法性,下令太史推算出了三万六千岁的历史周期,每六年改换一次年号,并向全国宣布。
- 《紫阁图》 - 一种古籍中记载了古代帝王的传说与象征性图像,此处提到的“紫阁图”可能是指这类文献。
- 予之不敏 - 王莽自谦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
- 《易》不云乎 - 引《易经》中的一句话,表示《周易》中有相关论述。
- 予其飨哉 - 王莽自称愿意承受天命,享受荣耀。
- 初献《新乐》于明堂、太庙 - 王莽首次在明堂和宗庙演奏新编的乐歌。
- 群臣始冠麟韦之弁 - 大臣们第一次戴着装饰有麒麟纹和丝带的帽子参加宴会。
- 清厉而哀 - 有人评论新乐的旋律哀伤而不振奋精神。
- 非兴国之声也 - 批评这种音乐风格不足以激发国家繁荣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