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关东饥旱数年,力子都等党众浸多,更始将军廉丹击益州不能克,征还。更遣复位后大司马护军郭兴、庸部牧李晔击蛮夷若豆等,太傅牺叔士孙喜清洁江湖之益贼。而匈奴寇边甚。莽乃大募天下丁男及死罪囚、吏民奴,名曰“猪突豨勇”,以为锐卒。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令公卿以下至郡县黄绶皆保养军马,多少各以秩为差。又博募有奇技术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言便宜者以万数:或言能度水不用舟楫,连马接骑,济百万师;或言不持斗粮,服食药物,三军不饥;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莽知其不可用,苟欲获其名,皆拜为理军,赐以车马,待发。
初,匈奴右骨都侯须卜当,其妻王昭君女也,尝内附。莽遣昭君兄子和亲侯王歙诱呼当至塞下,胁将诣长安,强立以为须卜善于后安公。始欲诱迎当,大司马严尤谏曰:“当在匈奴右部,兵不侵边,单于动静,辄语中国,此方面之大助也。于今迎当置长安槁街,一胡人耳,不如在匈奴有益。”莽不听。即得当,欲遣尤与廉丹击匈奴,皆赐姓徵氏,号二徵将军,当诛单于舆而立当代之。出车城西横厩,未发。尤素有智略,非莽攻伐四夷,数谏不从,著古名将乐毅、白起不用之意及言边事凡三篇,奏以风谏莽。及当出廷议,尤固言匈奴可且以为后,先忧山东盗贼。莽大怒,乃策尤曰:“视事四年,蛮夷猾夏不能遏绝,寇贼奸宄不能殄灭,不畏天威,不用诏命,貌很自臧,持必不移,怀执异心,非沮军议。未忍致于理,其上大司马武建伯印韨,归故郡。”以降符伯董忠为大司马。
诗句:是时,关东饥旱数年,力子都等党众浸多,更始将军廉丹击益州不能克,征还。
译文:在这个时候,关东地区连续数年遭受饥荒和干旱的折磨,王莽的党羽越来越多。更始将军廉丹攻击益州未能成功,被召回。
关键词解释:
- 关东:指的是中国东部的地区,这里特指王莽控制下的东北地区。
- 饥旱:描述的是该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歉收、人民生活困苦。
- 力子都:可能是王莽的亲信或部下,党众则意味着他们拥有大量的追随者或支持者。
- 更始将军:东汉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镇守一方的军事指挥。
- 廉丹:在这段历史中担任了更始将军一职,他未能攻克益州,说明他的军事行动失败了。
赏析:
此诗描绘了王莽时期关东地区的连年饥荒和旱灾,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状况。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廉丹未能攻克益州的描述,展现了王莽统治下的政治混乱和军事挫折。同时,诗中的“力子都等党众”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激烈。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是研究王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