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子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遗之壶饭而加璧焉。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故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故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诗句:淮南子 · 道应训译文: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子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遗之壶饭而加璧焉。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
注释:
- 晋公子重耳:指晋文公的逃亡之子重耳,后来成为晋国的国君。
- 无礼焉:表示不礼貌地对待某人或某事。
- 厘负羁之妻:指厘负羁的妻子。
- 无礼于晋公子:表示对晋文公的流亡之子重耳不礼貌。
- 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表示观察他的随行者,都被认为是贤人。
- 若以相夫子反晋国:表示如果你能够辅佐公子重耳返回晋国。
- 必伐曹:表示一定会攻打曹国。
- 子何不先加德焉:表示为什么不先给这个人增加一些德行呢?
- 稽负羁遗之壶饭而加璧焉:表示厘负羁赠送了一碗饭给重耳,并回赠一块玉璧。
- 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表示重耳接受了饭食,并还给了他璧。
- 及反国:表示回到自己的国家。
- 起师伐曹:表示起兵攻打曹国。
- 克之:表示战胜曹国。
- 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表示命令全军不要进入厘负羁的领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晋国逃亡公子重耳的故事,展现了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的厘负羁和重耳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一种政治智慧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故事中的“加璧”和“反璧”,象征了政治上的信任与背叛,反映了人性中复杂而微妙的一面。同时,诗中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柔胜刚”、”弱胜强”等哲学观点,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最终实现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