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谓仲尼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也。”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坐忘矣。”仲尼遽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于化通。是谓坐忘。”仲尼曰:“洞则无善也,化则无常矣。而夫子荐贤。丘请从之后。”故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秦穆公兴师,将以袭郑。蹇叔曰:“不可。臣闻袭国者,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为其谋未及发泄也,甲兵未及锐弊也,粮食未及乏绝也,人民未及疲病也。皆以其气之高与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威。今行数千里,又数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重图之。”穆公不听。蹇叔送师,衰绖而哭之。师遂行,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秦师而宾之。三师乃惧而谋曰:“吾行数千里以袭人,未至而人已知之。其备必先成,不可袭也。”还师而去。当此之时,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昔吾先君与穆公交,天下莫不闻,诸侯莫不知,今君薨未葬,而不吊吾丧,而不假道,是死吾君而弱吾孤也。请击之。”襄公许诺。先轸举兵而与秦师遇于殽。大破之,禽其三帅以归。穆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故老子曰:“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
诗句赏析
《淮南子》道应训中哲理启示与现代意义
- 原文翻译
- 原文:“颜回谓季路曰:‘回益矣,而未尝有闻也。’”译文:颜回对季路说:“我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学到什么。”
- 原文:“颜回曰:‘夫忘礼乐则民情灭息,忘仁爱则君德不建。’”译文:颜回说:“忘记礼乐,那么民众的思想就会消亡,忘记仁爱,那么君王的恩德就不会建立。”
- 原文:“孔子曰:‘可矣哉。’”译文:“孔子说:‘好哇!’”
- 注释
- 注释一:颜回(Yan Hui):春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以其谦虚和勤学著称。
- 注释二:礼乐:古代社会用以规范人们行为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文化形式,包括礼仪和音乐两个方面。
- 注释三:仁义: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 关键词解释及背景
- 关键词一:益矣
- 解释:增益,增长之意。
- 关键词二:亡
- 解释:失去、遗忘的意思。
- 关键词三:礼乐
- 解释:古代社会重要的文化形式和制度,涉及礼仪和音乐两方面。
- 诗句含义及影响
- 诗句含义:本句反映了颜回虽然获得了知识的增长,但并未真正理解和领悟。这可能意味着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获取上,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实践这些知识。
- 影响:这种观点强调了学习的实际运用和深刻理解的重要性,对于今天的教育和学习仍然具有启发性。
- 现代应用
- 教育领域: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 工作职场: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达到更高的职业水平。
- 结语
- 通过对《淮南子·道应训》中的诗句进行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并从中汲取智慧。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