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后死,王欲置后而未定。使群臣议。薛公欲中王之意,因献十珥而美其一。旦日,因问美珥之所在。因劝立以为王后。齐王大说,遂尊重薛公。故人主之意欲见于外,则为人臣之所制。故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谷之上。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梨。卢敖与之语曰:“唯敖为背群离党,穷观于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游,至长不渝。周行四极,唯北阴之未窥。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与敖为友乎?”若士者,?23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此,此犹光乎日月而载列星,阴阳之所行,四时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窔奥也。若我南游乎冈<宀良>之野,北息乎沉墨之乡,西穷窅冥之党,东关鸿蒙之光,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无眴。此其外犹有汰沃之汜。其余一举而千万里,吾犹未能之在。今子游始于此,乃语穷观,岂不亦远哉!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卢敖仰而视之,弗见,乃止驾,柸治,悖若有丧也。曰:“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故庄子曰:“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言明之有所不见也。
”`
淮南子·道应训
齐王后死,王欲置后而未定。使群臣议。薛公欲中王之意,因献十珥而美其一。旦日,因问美珥之所在。因劝立以为王后。齐王大说,遂尊重薛公。故人主之意欲见于外,则为人臣之所制。故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谷之上。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梨。卢敖与之语曰:“唯敖为背群离党,穷观于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游,至长不渝。周行四极,唯北阴之未窥。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与敖为友乎?”若士者,𫐉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此,此犹光乎日月而载列星,阴阳之所行,四时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窔奥也。若我南游乎冈<宀良>之野,北息乎沉墨之乡,西穷窅冥之党,东关鸿蒙之光,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无眴。此其外犹有汰沃之汜。其余一举而千万里,吾犹未能之在。今子游始于此,乃语穷观,岂不亦远哉!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卢敖仰而视之,弗见,乃止驾,柸治,悖若有丧也。曰:“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故庄子曰:“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言明之有所不见也。
赏析:
《淮南子》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道应训》选自《淮南子》,其中记载了齐王和薛公之间的故事,以及卢敖与一位隐士的对话。《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并综合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通过讲述这两个故事,强调了“人主之意欲见于外,则为人臣之所制”,即统治者的意志如果暴露在外,就会被臣子们所控制。同时,文中引用了老子的话,说明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故事中的齐王希望找到一位合适的王后,他通过询问群臣的意见来决定人选。在这个过程中,薛公提出了一个建议,即选择他认为最美丽的一名女子作为王后。当齐王询问这位美女的位置时,薛公建议她被选为王后。齐王非常高兴,因此更加尊重薛公。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往往会利用臣子的建议和意见来达到目的。
卢敖则是一位喜欢游历四方的人,他在北海、太阴、玄阙等地都留下了足迹。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隐居的士人,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哲理和诗意。卢敖向那位士人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友谊,但士人却嘲笑他的这种行为,称他为“中州之民”而非真正的朋友。士人的言辞表明了他的超然物外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卢敖与那位隐居的士人一起进入了云层之中,士人展示了自己超凡脱俗的能力。卢敖感叹自己的见识有限,与士人相比显得渺小。这个故事传达了一种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态度。
《淮南子·道应训》通过叙述两个历史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思想内涵和人物性格。这些故事不仅是古代智慧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