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 胜卑身下士,不敢骄贤,其家无管龠之信,关楗之固。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 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 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 发喟然有凄怆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 遂袭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者至,踹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怨之憯于骨髓,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 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其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而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诗句翻译:

屈建告诉石乞说:“白公胜即将发动叛乱。”
石乞说:“并非如此。白公胜卑躬屈膝,不敢骄傲贤人,他家中没有可靠的信用,门闩牢固。他用大斗斛出米,用轻巧的斤两收粮,而却因此被议论,因为不合于事理。”
屈建说:“这正是所以反的道理。”居三年,白公胜果然发动叛乱,杀了令尹子椒、司马子期。这正符合“弗类而是”的意思。

诗句翻译:

若然不然:

子发担任上蔡令时,有百姓有罪当受刑罚,在判决之前就已确定,决定在令尹面前执行。
子发出去之后感到很凄怆,对犯罪的人已经判了刑还不忘其恩情。

其后,子发因罪而被驱逐出境,被判死刑的人却得到赦免,恩惠之人逃到城下的茅屋。追赶者到了,跺脚生气,说:“你子发判我的罪而使我受到刑罚,怨恨之情深深地扎根心中,让我吃了他的肉才罢休,这怎么能满足?”追赶者认为既然这样就不索取他的内应,果然活了下来。这正符合“若然而不然”的含义。

诗句翻译:

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求身为臣,妻为妾,供奉四时之祭祀,并入春秋之贡职,献纳社稷,效尽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微,辞其服,他离叛之心远远地远离了。然而甲卒三千人,在姑胥将夫差禽获。这四种策略,不能不认真审察啊。

注释: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下士,不敢骄贤。其家无筦籥之信,关楗之固,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解释】:类:类似;是:正确的;非:错误的。 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 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两可。 [③^]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径,不可不分。 译文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类是而非,汉语成语,读音是(lèi shì ér fēi 朗读 )。类是而非意思是: 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两可。出自《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径,不可不分。

原文:物类之相摩,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 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

(2022年12月16日) 2022年12月16日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 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

(2010年4月27日) 2010年4月27日 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

(2022年9月22日) 2022年9月22日 刘安《淮南子》的第十八篇《人间训》,以无比丰富的内容,论述了如何处理人世间的各种相互关系。既充满辩证法,又富有哲理性。其中有关成败、祸福、得失、益损、利害、功罪、取予、远近、誉毁、似非、徐疾、赏罚等十二哲理,尤为生动而具有启迪的意义。

(2017年6月3日)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 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

(2013年8月12日) 《淮南子人间训》全文翻译原文:物类之相摩,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 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汉书·艺文志》云:“故善诡者能以诈应伪。”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