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为天下 强掩弱,众暴寡,诈欺愚,勇侵怯,怀知而不以相教,积财而不以相分,故立天 子以齐一之。为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绝国殊俗、 僻远幽间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 官无隐事,国无遗利。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而息劳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 之,则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孔子无黔■, 墨子无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干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 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癯,舜霉黑,禹胼胝。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胑不动,思 虑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闻也。

译文

淮南子·修务训中,古时候帝王立位并不是为了享受生活,圣人执政也不是为了个人享乐。天下强横者欺负弱者,众多民众欺压少数民众,欺骗愚笨之人,勇敢者侵犯怯懦者,拥有智慧的人却不互相传授,积累了财富而不与他人分享,因此设立了天子来统一天下;一人的聪明智慧不足以照耀全国,因此设立了三公九卿来辅佐天子。在边远偏远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地方,无法受到恩惠和教化,因此又设立了诸侯来进行教化。这样,无论什么地方都有治理,无论是什么时间都得到应对,官职没有隐秘之事,国家没有遗漏之利。所以人们穿着寒衣吃着粗食,照顾老人抚养弱小以使他们安息休息。如果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那么伊尹背着鼎锅去侍奉商汤,吕望拿着刀具进入周朝,百里奚卖身为奴,管仲被捆绑起来,孔子不被重视,墨子没有暖席可坐。因此圣人不居高山,不穿宽大河服,忍受耻辱去侍奉君主,并非因为贪图俸禄职位,而是想要为国家百姓谋利益,解除万人的祸害。听说《传书》说:“神农憔悴,尧瘦癯,舜霉黑,禹胼胝。”由此可知,圣人忧虑劳心百姓已经很久。从天子以下到平民百姓,四肢不活动,思考不用意,政事处理得轻松愉快者从未听说过。

注释

  1. 淮南子: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典籍,为西汉淮南王刘安所编撰。
  2. 修务训:书中的篇章名,此处指的是对修身治国之道的论述。
  3. 立天 子以齐一之:设立天子是为了使天下统一。
  4. 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设立三公九卿是为了辅佐天子。
  5. 绝国殊俗、僻远幽间之处:偏远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
  6. 不能被德承泽:不能接受德教的庇佑。
  7. 故立诸侯以教诲之:因此设立了诸侯来教导他们。
  8. 地无不任,时无不应,官无隐事,国无遗利:土地没有不负责的,时间没有不匹配的,官职没有隐秘的事情,国家没有遗失的利益。
  9. 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而息劳倦也:所以衣食简陋,照顾老人,养育年幼者,让他们休息劳累。
  10. 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从皇帝到平民百姓。
  11. 四胑不动,思索不用:四肢不动,思维不用功。
  12. 未之闻也:从未听说过。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理念和实践。首先,它强调了帝王建立天子的地位和设立三公九卿等辅助机构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接着,诗中提到了圣人不居高山、不穿宽大河服、忍受耻辱去侍奉君主的行为,这表现了圣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最后,诗歌通过描绘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突出了帝王统治下的民生问题。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古代君王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理念,以及他们对民生的关注和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