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墨子跌蹄而趋千里,以存楚、宋;段干木阖门不出,以安秦、魏。夫行与 止也,其势相反,而皆可以存国,此所谓异路而同归者也。今夫救火者,汲水而 趋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其方员锐橢不同,盛水各异,其于灭火钧也。故秦、 楚、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一也。夫讠 哥者,乐之徵也;哭者,悲之效也。愤于中则应于外,故在所以感。夫圣人之心, 日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者,效亦大矣。

世俗废衰,而非学者多。“人性各有所修短,若鱼之跃,若鹊之驳,此自然 者,不可损益。”吾以为不然。夫鱼者跃,鹊者驳也,犹人马之为人马,筋骨形 体,所受于天,不可变。以此论之,则不类矣。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 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啮咋足以噆肌碎骨,蹶蹄足以破颅陷匈;及至圉人扰之, 良御教之,掩以衡扼,连以辔衔,则虽历险超堑弗敢辞。故其形之为马,马不可 化;其可驾御,教之所为也。马,聋虫也,而可以通气志,犹待教而成,又况人 乎!且夫身正性善,发愤而成仁,帽凭而为义,性命可说,不待学问而合于道者, 尧、舜、文王也;沉湎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严父弗能正,贤师不能 化者,丹朱、商均也。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 阳文也;啳癸哆噅,籧蒢戚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仳倠也。 夫上不及尧、舜,下不及商均,美不及西施,恶不若嫫母,此教训之所谕也,而 芳泽之所施。且子有弑父者,然而天下莫疏其子,何也?爱父者众也。儒有邪辟 者,而先王之道不废,何也?其行之者多也。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 以一饱之故,绝谷不食,以一蹪之难,辍足不行,惑也。

《淮南子·修务训》逐句翻译及注释

1. 夫墨子跌蹄而趋千里,以存楚、宋;段干木阖门不出,以安秦、魏。夫行与 止也,其势相反,而皆可以存国,此所谓异路而同归者也。

  • 诗句:夫墨子跌蹄而趋千里,以存楚、宋;段干木阖门不出,以安秦、魏。夫行与 止也,其势相反,而皆可以存国,此所谓异路而同归者也。
  • 译文:墨子跋山涉水急急忙忙地跑千里去保护楚国和韩国,而段干木却整天关着门不出门来安定秦国和魏国。虽然他们的行动方向不同,但都可以使国家得到保护,这是所谓的“异路同归”。
  • 关键词
  • 墨子(墨子是古代中国的思想家,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
  • 跌蹄(形容匆忙的样子)
  • 趋千里(意思是跑千里)
  • 存(保持、保护)
  • 楚、宋(两个古国,分别是战国时的楚国和韩国)
  • 段干木(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因闭门不出而闻名)
  • 秦、魏(两国的名称)
  • 行与 止(行为与处世方式的区别)
  • 势相反(行动的方向相反)
  • 同归(达到同一目的)
  • 赏析
    这段诗通过对比墨子奔波救助楚国和韩国,以及段干木选择闭门不出来安定秦国和魏国,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法。两者虽有不同行为,但实际上都达到了保护国家的目的,体现了“异路而同归”的智慧和策略。

2. 今夫救火者,汲水而 趋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其方员锐椭圆不同,盛水各异,其于灭火钧也。故秦、楚、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一也。夫讠 哥者,乐之徵也;哭者,悲之效也。愤于中则应于外,故在所以感。夫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者,效亦大矣。

  • 诗句:今夫救火者,汲水而 趋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其方员锐椭圆不同,盛水各异,其于灭火钧也。故秦、楚、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一也。夫讠 哥者,乐之徵也;哭者,悲之效也。愤于中则应于外,故在所以感。夫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者,效亦大矣。
  • 译文:现在救火的人,用水去浇灭火焰,他们用的工具形状大小不一,装水的容器也不一样,但他们灭火的效果却是一样的。因此,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人需要帮助,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另外,人们唱歌是为了表达快乐的情感,哭泣是因为悲伤,内心的感情会在脸上表现出来。圣人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帮助他人,他们的行为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也是非常大的。
  • 关键词
  • 汲水而 趋之(快速取水来灭火)
  • 瓮瓴(一种古代的盛水器具)
  • 盆盂(另一种盛水器具)
  • 方员锐椭圆(形状和尺寸的不同)
  • 盛水(装水的容器)
  • 灭火(消防灭火)
  • 哀乐(情感的表现)
  • 泽(益处)
  • 忘于欲利人(忘却个人私欲,一心为他人着想)
  • 心泽之所及者(内心的善意能够带给他人好处)
  • 赏析
    这段诗反映了人类对于互助和团结的渴望。无论是救火还是其他任何场合,人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围的人感到温暖和快乐。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 世俗废衰,而非学者多。人性各有所修短,若鱼之跃,若鹊之驳,此自然 者,不可损益。吾以为不然。鱼者跃,鹊者驳也,犹人马之为人马,筋骨形 体,所受于天,不可变。以此论之,则不类矣。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啮咋足以噆肌碎骨,蹶蹄足以破颅陷匈;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连以辔衔,则虽历险超堑弗敢辞。故其形之为马,马不可化;其可驾御,教之所为也。马,聋虫也,而可以通气志,犹待教而成,又况人乎!且夫身正性善,发愤而成仁,帽凭而为义,性命可说,不待学问而合于道者,尧、舜、文王也;沉湎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严父弗能正,贤师不能化者,丹朱、商均也。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啳癸哆噅,籧蒢戚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仳倠也。夫上不及尧、舜,下不及商均,美不及西施,恶不若嫫母,此教训之所谕也,而芳泽之所施。且子有弑父者,然而天下莫疏其子,何也?爱父者众也。儒有邪辟者,而先王之道不废,何也?其行之者多也。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绝谷不食,以一蹪之难,辍足不行,惑也。

  • 诗句:世俗废衰,而非学者多。人性各有所修短,若鱼之跃,若鹊之驳,此自然 者,不可损益。吾以为不然。鱼者跃,鹊者驳也,犹人马之为人马,筋骨形 体,所受于天,不可变。以此论之,则不类矣。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啮咋足以噆肌碎骨,蹶蹄足以破颅陷匈;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连以辔衔,则虽历险超堑弗敢辞。故其形之为马,马不可化;其可驾御,教之所为也。马,聋虫也,而可以通气志,犹待教而成,又况人乎!且夫身正性善,发愤而成仁,帽凭而为义,性命可说,不待学问而合于道者,尧、舜、文王也;沉湎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严父弗能正,贤师不能化者,丹朱、商均也。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解者,西术、阳文也;啳癸哆噅,籧蒢戚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仳倠也。夫上不及尧、舜,下不及商均,美不及西施,恶不若嫫母,此教训之所谕也,而芳泽之所施。且子有弑父者,然而天下莫疏其子,何也?爱父者众也。儒有邪辟者,而先王之道不废,何也?其行之者多也。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绝谷不食,以一蹪之难,辍足不行,惑也。
  • 译文:世俗风气衰败的时候太多,真正学有所成的却不多。人的本性各不相同,就像鱼的跳跃、鹊的飞翔一样各有特点。这些天生的特性是无法改变的。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虽然鱼跳跃、鹊飞翔的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马的一种表现形式。马的形态和特性都是由上天决定的。我们不能改变它。但是马是可以被人驯服的。如果马能被驯服,那么人也可以被驯服。马是一种听觉动物,但它也能理解人的心意。就像马可以被教导一样,人也可以被教导。人如果能做到言行一致,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 关键词
  • 世俗废衰(世俗风气衰败)
  • 学者(学习的人)
  • 性善(人的本性善良)
  • 发愤(下定决心)
  • 仁义(道德规范)
  • 丹朱、商均(古代的两个历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