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纯钩、鱼肠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以砥砺,摩其锋锷, 则水断龙舟,陆剸犀甲。明镜之始下型,蒙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 白旃,鬓眉微豪,可得而察。夫学,亦人之砥锡也,而谓学无益者,所以论之过。 知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修;贤者之所不足,不若众人之有余。何以知其然? 夫宋画吴冶,刻刑镂法,乱修曲出,其为微妙,尧、舜之圣不能及。蔡之幼女, 卫之稚质,梱纂组,杂奇彩,抑墨质,扬赤文,禹、汤之智不能逮。夫天之所 覆,地之所载,包于六合之内,托于宇宙之间,阴阳之所生,血气之精,含牙戴 角,前爪后距,奋翼攫肆,蚑行蛲动之虫,喜而合,怒而斗,见利而就,避害 而去,其情一也。虽所好恶,其与人无以异。然其爪牙虽利,筋骨虽强,不免制 于人者,知不能相通,才力不能相一也。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禀受于外,故力竭 功沮。

这首诗的标题是《淮南子 · 修务训》,它主要讨论了学习和智慧的关系。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夫纯钩、鱼肠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 - 这句话描述了两种武器(纯钩和鱼肠)最初的形状,它们在打击或刺杀时无法有效切断或刺入目标。

  2. “及加之以砥砺,摩其锋锷,则水断龙舟,陆剸犀甲” - 当这些武器被打磨后,它们的锋利程度得到了提升,就像能够切断龙舟和犀牛的甲壳一样。

  3. “明镜之始下型,蒙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豪,可得而察” - 这个比喻说明了镜子在被打磨后变得更加清晰,可以看到更细致的面容。

  4. “夫学,亦人之砥锡也,而谓学无益者,所以论之过” - 这里将学习比作人们磨利的工具,认为学习没有用处的人,是对学习的过度批评。

  5. “知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修;贤者之所不足,不若众人之有余” - 这句话强调了智者的缺点可能不如愚者的长处,而贤者所缺乏的也许不如普通人所具备的多。

  6. “何以知其然?夫宋画吴冶,刻刑镂法,乱修曲出,其为微妙,尧、舜之圣不能及” - 这句话询问为什么知道宋国和吴国的工艺如此精妙。他们制作的工具(如纯钩和鱼肠)虽然最初看起来简单,但在经过精细加工后却变得极为锋利。这表明即使是圣人也无法超越他们的技巧。

  7. “蔡之幼女,卫之稚质,梱纂组,杂奇彩,抑墨质,扬赤文,禹、汤之智不能逮” - 这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儿童玩具来说明技艺的高低。蔡国和卫国的孩子们制作的玩具虽然精美,但与古代大禹和商汤的智慧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8. “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包于六合之内,托于宇宙之间,阴阳之所生,血气之精,含牙戴角,前爪后距,奋翼攫肆,蚑行蛲动之虫,喜而合,怒而斗,见利而就,避害而去,其情一也” - 这句话总结了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共性,即它们都追求快乐(合)、愤怒(斗),以及为了利益(就)或避免危险(去)而采取行动。

  9. “虽所好恶,其与人无以异” - 尽管每种生物都有其喜好和厌恶的事物,但这些差异并不影响它们的自然本性。

  10. “然其爪牙虽利,筋骨虽强,不免制于人者,知不能相通,才力不能相一也” - 即使这些生物拥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以及强壮的骨骼,但由于它们的知识和力量无法相互交流和统一,因此仍然受到人类的控制。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类和动物的不同行为,揭示了智慧和才能对于个体的影响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尽管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局限,但它们的行动和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相同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