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 者也。若使人之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 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淮南子 · 人间训

事情之所以难以了解,是由于它的诡秘奸诈。把私心放在公事上,把邪恶当作正直,用它来迷惑人的心。如果人的内心和外在表现相一致,那么天下就没有亡国败家的人了。狐狸捕食野鸡,必定先低下头,竖起耳根,等待野鸡的到来。野鸡看到就相信了,所以可以捕捉。狐狸瞪大眼睛,露出凶恶的面目,野鸡也知道自己害怕,远远地飞跑以躲避它的愤怒。人们欺骗别人,并不是禽兽的欺诈计谋,事物相似类同到这种程度,而不可从外面去论定,是因为人多而难识别。因此不能不仔细观察。

注释:

  1.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意思是“事情之所以难以了解的原因是”。
  2. 窜端匿迹:隐藏真相、伪装。
  3. 立私于公:把私情加在公义之上。
  4. 倚邪于正:利用邪恶对付正义。
  5. 胜惑人心者:迷惑人心的人或事物。
  6. 若使人之怀于内者:如果人内心有某种想法。
  7. 与所见于外者:与外在表现相对应。
  8. 若合符节:就像符节一样吻合。
  9. 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那就不会有亡国之君和破败之家了。
  10. 夫 狐之捕雉也:这是比喻。
  11. 必先卑体弥耳:必定要低下头、竖起耳朵。
  12. 以待其来也:等待着野鸡的降临。
  13. 雉见而信之:野鸡看到狐狸就相信它不会伤害自己。
  14. 故可得而禽也:所以可以捉到。
  15. 使狐瞋目植睹:如果狐狸瞪着眼睛,露出凶恶的样子。
  16. 见必杀之势:表现出一定要杀死它的决心。
  17. 雉亦知惊惮远飞:野鸡知道惊恐,赶紧飞跑了。
  18. 以避其怒矣:以避开它的愤怒。
  19. 夫人伪之相欺也:人们相互欺骗是事实。
  20. 非直禽兽之诈计也:不只是禽兽的欺骗手段。
  21. 物类相似若然:事物相似到了这种程度。
  22. 而不可从外论者:而不可从外部去评断。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需要谨慎处理才能避免上当受骗。作者通过比喻、设问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认识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