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君子之过也,犹日月之蚀,何害于明!小人之可也,犹狗之昼吠,鸱之夜 见,何益于善!夫知者不妄发,择善而为之,计义而行之,故事成而功足赖也, 身死而名足称也。虽有知能,必以仁义为之本,然后可立也,知能蹐驰,百事并 行。圣人一以仁义为之准绳,中之者谓之君子,弗中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 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使人左据天下之图而右刎喉,愚者不为也, 身贵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视死若归,义重于身也。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则 小;身之重也,比之义则轻;义所全也。《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言以信义为准绳也。欲成霸王之业者,必得胜者也;能得胜者,必强者也;能强 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

译文

君子的过失,就像日月被遮挡而出现的蚀痕,这有什么损害于光明呢!小人的行为,就如狗白天叫唤,鸱夜间鸣叫,这有什么益处呢?智者不会随意妄为,选择善事去做,计算正义去实行,这样事情就能成功而功业也足以依赖,即使身死名灭也是值得的。即便有知能,也一定要以仁义作为根本,才能建立起来。知能若过于急躁,百事都一起做。圣人总是以仁义作为准绳,按照这个标准行事的人,被称为君子;不符合这个标准的,称为小人。君子虽死,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如果人能够左右手分别持有天下的地图,右手杀死喉咙,愚钝的人也不会这样做,因为身体比天下更重要。为国君、亲人遇难而死视死如归,义重于身。天下是大利益,比身体还重要;身体重要,与天下比较又显得次要;义所保全的是生命。《诗》中说:“和乐仁爱的君子,求福不回旋。”这是说应该用信义作为准则。要成就霸王的事业,必须取得胜利者;能够取得胜利者,必定是强者;能够成为强者,就必须使用人力;能够使用人力,就必须得到人心;能够赢得人心,就必须自己获得满足。

注释

  1. “故君子之过也,犹日月之蚀” - 说明君子犯错如同日食月蚀,虽然带来暂时的阴影但不影响其本质。
  2. “何害于明” - 表明君子犯错不会妨碍他们原有的光明和清明。
  3. “小人之可也,犹狗之昼吠,鸱之夜见” - 形容小人的行为就如同狗在白天狂吠和猫在夜里嚎叫一样,无益反而扰人安宁。
  4. “何益于善” - 强调对善良行为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5. “夫知者不妄发” - 指出智慧之人不会轻易行动,而是经过思考后才做出决定。
  6. “择善而为之,计义而行之” - 强调只有选择正确的行动,才符合道德和正义的原则。
  7. “事成而功足赖也,身死而名足称也” - 表示做事成功且能留下长久功绩,即使牺牲生命也足以证明其价值。
  8. “虽有知能,必以仁义为之本” - 表明任何知识和能力都必须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稳固根基并得以实现。
  9. “知能蹐驰,百事并行” - 描述知识技能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多方面事务同时进行,导致效率低下。
  10. “圣人一以仁义为之准绳” - 圣人的行动始终以仁义为准绳,确保其行为的道德性和正当性。
  11. “中之者谓之君子” - 如果一个行为符合仁义的标准,那么这个人就是君子。
  12. “弗中者谓之小人” - 如果一个行为违背了仁义的标准,那么这个人就是小人。
  13. “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 - 即使小人现在得势,他们的罪行也不会被消除或减轻。
  14. “使人左据天下之图而右刎喉” - 描述一种极端自私自利的态度,不顾大局和他人安危。
  15. “身贵于天下也” - 强调个人的生命和健康比整个世界更为重要。
  16. “死君亲之难,视死若归” - 表达为了君主和亲人的危难可以不惜生命,将死亡视为归宿。
  17. “天下,大利也” - 天下是国家的利益所在,比个人的身体更为重要。
  18. “比之身则小;身之重也” - 将天下与人的身体相比,人的身体更为重要。
  19. “义所全也” - 道义是保护生命的根本。
  20. “欲成霸王之业者,必得胜者也” - 要成就霸业,必须获得胜利。
  21. “能得胜者,必强者也” - 胜利需要强大的力量支持。
  22. “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 - 强者会使用更多的人力来增强自己的力量。
  23. “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 - 拥有大量人力者往往能够得到人心的支持。
  24. “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 - 得到人心的人最终能够实现自我满足和内心的平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