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译文:    
秦王与群臣相对无言地笑了笑。有人想要劝廉颇让位给蔺相如,但秦王借此机会说:“如果杀了蔺相如,最终也不能得到宝玉。这样就会破坏了我们和赵国的友谊。不如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国去见赵王。赵王难道是因为他得到了一块璧面就欺骗秦国的吗?”秦王最终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对他行了全礼并放他回国。    
    
蔺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个贤能的大臣,派他去处理各种事务而不致受到诸侯国的轻视,并封他为上大夫。    
    
秦也没有因此将城池割让给赵国,赵国也没有将宝玉归还给秦国。    
    
此后,秦军攻打赵国,攻占了石城。第二年,又来攻打赵国,杀死了两万士兵。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与大王友好相处,两国约定在西河外的渑池会面。赵王害怕秦国,想要不去赴约。廉颇和蔺相如共同策划说:“大王如果不去,就是向赵国示弱和胆怯的表现。”于是赵王前往赴会。蔺相如跟随。廉颇一直送到边境,与赵王道别说:“大王您去渑池赴约,估计往返路程和礼仪完成后再回来,不超过三十天。如果过了三十天还不回来,那么就请确立太子为王,断绝秦国的希望。”赵王答应了他的建议,便和秦王在渑池相见。    
    
秦王酒喝到痛快时说:“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让我弹奏瑟吧。”赵王弹瑟。秦国的御史上前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喝酒,命令赵王弹奏瑟乐。”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声,请让我用盆缶代替瑟乐,以显示我们的欢乐。”秦王非常生气,不愿意答应。这时,蔺相如走上前拿起缶,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愿意敲缶。蔺相如说:“在五步之内,我请允许我用颈血溅大王!”左右的随从想刺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随从们都被震慑住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敲打了一下缶。蔺相如回过头来叫来赵国的御史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打缶。”秦国的大臣们说:“请用赵国的十五座城邑作为秦王祝寿的礼物。”蔺相如也表示:“请用秦国的咸阳作为赵王祝寿的礼物。”    
    
注释:    
1. 本段通过描述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两国间的政治策略和外交手段。    
2. 文中提及的“五步之内”,体现了蔺相如在关键时刻能够采取果断行动的勇气和智慧。    
3. “刎颈之交”这一成语源自本段故事中的两位主角——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深厚友情。    
4. 文章末尾通过翻译和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5. 此传记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对话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