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者。临病之工,宜须两审也。
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皆受病,己入于府,可下而已。

诗句:伤寒论 · 伤寒例

译文:

伤寒论 · 伤寒例

又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者。临病之工,宜须两审也。

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皆受病,己入于府,可下而已。

注释:

  1. 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这是黄帝兴起四方的疑问,岐伯提出了四治的能力,用来教导后来的学者,开启了他们没有理解的部分。
  2. 凡是受到寒冷的伤害,就会变成发热的症状,虽然症状严重,但不会死亡。如果同时受到两种寒冷的伤害,那么一定会死亡。
  3.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因为脉象上连风府,所以会出现头项疼痛,腰脊强直的症状。
  4.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因为脉象侠鼻、络于目,所以会出现身热、目疼、鼻干、不能入睡的症状。
  5.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因为脉象循胁络于耳,所以会出现胸胁疼痛和耳聋的症状。这三经都受到了伤害,还没有进入府部的人,可以采用汗法治疗。
  6.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因为脉象布胃中,络于嗌,所以会出现腹满而咽喉干燥的症状。
  7.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因为脉象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所以会出现口燥舌干而口渴的症状。
  8.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因为脉象循阴器、络于肝,所以会出现烦躁满而腹部收缩的症状。这三经都受到了伤害,已经进入了府部,可以采用下法治疗。

赏析: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年。全书共10卷,分为10篇,每篇包括若干条文。《伤寒论》伤寒例是《伤寒论》的导论、绪论,主要介绍了伤寒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内容。通过对《伤寒论》伤寒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和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