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则为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数为无血,浮为虚,数为热。浮为虚,自汗出而恶寒;数为痛,振寒而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胁,振寒相搏,形如疟状,医反下之,故令脉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痞,小便淋沥,小腹甚硬,小便尿血也。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为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复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微则为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译文:如果病轻微,表现为咳嗽,咳嗽时会吐口水,用泻下法治疗,咳嗽就会停止,但腹泻仍然不止,腹泻不止,胸部就会像被虫子咬一样疼痛,食物进入胃部后就会排出体外,小便不通利,两胁拘急不舒,呼吸急促困难,颈背牵引着手臂,手臂就感觉麻木,极度寒冷的时候反而出汗,身体冷得像冰,眼睛看不清东西,语言不清,而且容易得食积,这是“除中”的症状,即使想说话,舌头也说不出声音。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数为无血,浮为虚,数为热。浮为虚,自汗出而恶寒;数为痛,振寒而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胁,振寒相搏,形如疟状,医反下之,故令脉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痞,小便淋沥,小腹甚硬,小便尿血也。
译文:脉搏濡弱无力,濡弱的脉象反而出现在关部,濡弱的脉象反而出现在巅顶,浮脉反而出现在上位,数脉反而出现在下位。浮脉表明阳气不足,数脉表明没有血液,浮脉表明虚弱,数脉表明内热。浮脉表明虚弱,病人会自汗出而怕冷;数脉表明有疼痛,病人会出现振颤和寒冷的症状。微弱的脉象出现在关部,胸部感到紧迫不适,病人会喘粗气并出汗而不能呼吸,呼吸时会感到疼痛在胁部,寒战相互搏击,好像得了疟疾一样。医生反而使用泻下法治疗,所以病人的脉象是数脉、发热、狂走见鬼,心下感到痞满,小便淋沥,小腹硬如石块,小便尿血。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为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复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译文:脉搏濡弱而紧涩有力,濡弱的脉象表明卫气不足,紧涩的脉象表明营中有寒。阳气不足,卫气中风,病人会感到发热而怕冷;营中寒邪过盛,病人会出现呕吐、心烦等症状。医生误用解肌发汗的方法,导致亡了阳气和阴精,病人会出现烦躁不安、心下有硬结等症状。表证和里证都衰竭,病人突然发病头晕目眩。皮肤的外感热邪未解,病人无法安睡。由于胃中寒气过盛,病人不能施展医术技巧,只能用水浇灌自己的身体。病人的外感热邪应当随着时间消退,病人会感觉到寒冷和发抖。病人再次被盖被子后出汗,汗水直冲头顶,身体颤抖又发抖,小便变得很困难。由于寒邪随水传入体内,病人的胃中谷物不能消化,呕吐之后肠胃还会扭转向上。病人的手和脚感觉微微逆行,身体寒冷而内心烦乱。延误治疗的病人应当在后面进行抢救,怎么能够追赶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