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解析如下:
- 寒气与脉象的关系
- 寒气入脉:当寒气侵入人体,它首先影响的是人体的经脉系统。寒气在经脉中停留,阻碍了气血的正常流通。
- 脉象变化:由于寒气的侵袭,脉中的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脉象出现收缩、蜷曲等现象。这种变化使得脉的跳动变得急促和不规律。
- 寒气对疼痛的影响
- 直接引起疼痛:寒气直接作用于体表或体内的特定部位,如皮肤、肌肉等,会引起局部的冷感和疼痛反应。
- 引发其他症状:由于寒气引起的气血不畅,还可能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呼吸急促、胸闷等。
- 寒气对人体的影响
- 影响内脏功能:长期的寒气侵袭可能导致内脏功能受损,如脾胃功能减弱,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吸收。
- 引发疾病:长期受寒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关节炎、慢性胃炎等。
- 治疗原则
- 温通经络:治疗时应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或方法,以驱散寒气,恢复气血的正常流动。
- 调和阴阳:通过调整阴阳平衡,使气血顺畅,从根本上解决由寒气引起的疼痛问题。
- 预防措施
- 保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 饮食调理: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姜、桂圆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 案例分析
- 例如,一位患者因为长期居住在寒冷地区,经常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经过诊断,发现是由于寒气侵入经脉所致。医生为其开具了温经散寒的中药方剂,并建议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通过对寒气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这些内容不仅对于理解古代医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