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阴之生虚奈何?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胷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胷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濇,故中寒。

【诗句】:

帝曰:阴之生虚奈何?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胷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胷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濇,故中寒。

【译文】:

黄帝问:阴气不足导致虚损的机理是什么?

岐伯说:如果过度喜悦,就会使气下降,过度悲伤,就会使气消耗,气消耗就会使血脉空虚。因为寒冷的食物和饮料而引起的寒冷侵袭,会使寒气充斥体内,所以就会出现血液凝固、气散的现象,这叫做虚损。

黄帝又问:经书说过,阳虚就会引起外感的寒邪,阴虚就会引起内热;阳气旺盛就会引起外感的热邪,阴气旺盛就会引起内感的寒邪。我已经听说过了,但不知道它的原因。

岐伯答道:阳气在上部的气化功能受到阻碍,就会使得皮肤和肌肉之间的温暖之气得不到散发,这样寒冷之气就会停留在外部,使人感觉冷。

黄帝又问:阴虚引起内热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岐伯说:过度劳累,体力衰退,谷物不能正常运化,都会导致上焦的功能不畅,下脘的功能受阻,胃气郁热,郁热的热气向上薰蒸到胸腹之中,这就会引起内热。

黄帝又问:阳气过于旺盛导致的外热情况是什么样的?

岐伯说:上焦的功能不畅通,皮肤就显得比较紧致,腠理变得闭塞,玄府(人体汗孔)不畅通,卫气就不能向外发散,因此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黄帝又问:阴气太过导致内寒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岐伯说:厥气上逆,阴寒的邪气积聚在胸中无法排出,如果不排出,温煦的阳气就会失去,阴寒之气就会独居其中,就会使血液凝结而发生瘀血凝泣,这样血脉就不会通畅了。由于这种脉象的脉搏坚实而滑涩,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内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