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是古代中医文献中的重要篇章,它主要探讨了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精气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名为“缪刺”的针刺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和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精气状态。

诗句及译文:

  1. 先视其经脉 - 观察并了解人体的经络走向和分布。
  2. 切而从之 - 对经络进行仔细的切诊,以确定经络的状态是否正常。
  3. 审其虚实而调之 - 根据经络的情况判断气血的虚实,并进行相应的调理。
  4. 不调者,经刺之 - 如果经络状态失调,则需要进行针刺治疗。
  5. 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 - 对于那些虽然有疼痛感但经络本身并不病态的患者,采用缪刺的方法进行治疗。
  6. 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 - 对于那些皮肤上有血络(即血管)的部位,也要全部取用其上的血络进行治疗。这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技术,旨在通过清除局部的病理性血络来调整气血。

注释:

  • 先视其经脉:观察并理解经络的走向及其功能。
  • 切而从之:使用切诊法(如按、摸等)来确定经络是否通畅。
  • 审其虚实而调之:根据经络的情况来判断气血的虚与实,并进行调整治疗。
  • 不调者,经刺之:如果经络功能失调,需要进行针刺治疗。
  • 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对于那些虽然有疼痛感但经络本身并不病态的患者,采用缪刺的方法进行治疗。
  • 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对于那些皮肤上有血络的部分,也要全部取用这些血络进行治疗,这是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用于清除局部的病理性血络。

赏析:

《素问·移精变气论》是一篇关于针灸治疗理论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详细地描述了如何通过针灸来调整人体的精气,还提供了多种具体的针刺方法和技巧。其中,“缪刺”是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它要求医生在治疗时不仅要关注疾病的表面表现,还要深入到经络和血络的内部,寻找并消除那些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这种治疗方法强调了针灸治疗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外治法。

文章还提到了“经刺”和“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这两种不同的针刺方法。经刺通常用于解决经络本身的问题,而缪刺则更侧重于调整气血的平衡。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素问·移精变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针灸治疗理论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针灸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为未来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