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
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解析《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至真要大论探讨五气六气及其标本、中气的诊治原则

  1. 原文内容解读
  • 六气分治及司天地人关系
  • 从本从标,不从标本治疗原则
  • 脉诊与病因病机对应关系分析
  1. 岐伯回答要点
  • 解释六气标本不同特性
  • 讨论六气之间转化规律
  • 阐明脉象在疾病诊断中重要性
  1. 临床应用与实践
  • 从本治疗案例分析
  • 从标治疗案例展示
  • 中气理论在实际应用体现
  1. 知识扩展与延伸
  • 五运六气学说历史背景
  • 中医学中五行学说与六气的关系
  • 六气病理机制现代研究进展
  1.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至真要大论》在中医学发展作用
  • 岐伯诊疗思想对现代医学影响
  • 推广岐伯理念促进中医现代化
  1. 读者互动与讨论
  • 提供专业问题答疑
  • 邀请读者分享个人心得体会
  • 参与线上论坛交流学习经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